·12月大盘将维持弱平衡格局,适当降低中小市值持仓
整个11月的主题词是“反弹”,10月份PMI指数小幅上扬,中采制造业PMI和汇丰PMI分别较前月上行了0.3和0.7个百分点,维持在50%以上,11月份中采制造业PMI与10月份持平,显示我国经济呈现进一步企稳的态势。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在11月份分别上涨了3.68%、2.75%、4.76%和10.63%。从风格特征来看,中小板和创业板继续大幅上扬,创业板综指再创新高达到13.48%;以大盘股为代表的沪深300指数虽有上升,但继续维持区间震荡,风格仍偏向小盘股。同时,沪深300和创业板的TTM估值分别为9.22倍和62.86倍,进一步拉开差距。从大类板块来看,信息设备、电子、交运设备等成长类板块涨幅居前;地产、公用事业、金融等板块涨幅居后,且跑输沪深300。另一方面,M1和M2继续维持震荡下行,央行仍然维持流动性收紧态势。与此相对应的是,理财产品与国债收益率等小幅上扬,资金价格仍然保持高位,这为大盘的反弹埋下一定隐忧。
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2014年1月IPO开闸。这对于市场流动性会有负面冲击,程度还需要观察。从排队上市公司结构看,以中小创业板公司为主,所以负面冲击会集中体现在高估值的成长板块。对于主板而言,可以相对积极。此外,影响12月份市场的因素还包括上市公司分红、开展优先股试点、借壳上市审核等政策。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将进一步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动改革政策落实。预计2014年的政策总基调与2013年不会有太大变化,之前的改革预期已经被市场反复炒作。值得警惕的是银行间市场资金偏紧的状况是否持续。展望12月,泰达宏利判断大盘将维持弱平衡格局。综上,在操作上建议适当降低中小市值的持仓,减少IPO开闸带来的阶段性冲击,投资偏向铁路、家电、通信、汽车等蓝筹品种,券商股的波段机会也可择机参与。
·12月一级市场的影响或将逐渐消退,焦点集中在资金面和基本面上
今年11月,在债券市场上是具有历史标杆意义的一个月,关键期限的债券全面突破历史高位,10年国债到达了4.72%,10年金融债到达5.7%,整个债券市场在短短两周的时间收益率中枢大致提高了30bp,信用债调整得更加剧烈,其主要原因还是资金面以及央行的市场操作。11月份央行仍然坚持“稳中偏紧”的政策基调,资金面的紧张格局从第二周开始漫延至月底,央行先将逆回购利率大幅上调20bp,长短端资金利率随之上行。随后续作到期央票并暂停了逆回购,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资金利率全线飙升,也正是在此期间,债券的收益率也达到了历史新高。之后央行7天逆回购放量,重启14天逆回购,市场资金面才得以缓和,但中长端利率居高不下,也显示了当前流动性实质性仍然偏紧。11月份影响债市的其它因素也是将市场的恐慌情绪加以放大。宏观经济数据好于预期、通胀水平回升,机构对非标资产的青睐继续债市产生“挤压效应”,同时一些止损盘对债市收益率飙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21日公布汇丰PMI后,由于企业补库存已近尾声,经济基本面略显疲态,利率债的收益率才从高位回落,而信用债的利率仍在扩大。
展望12月,一级市场的影响可能会逐渐消退,市场的焦点会主要集中在资金面和基本面的情况上,央行的逆回购措施可能会继续维持,采取适度投放安抚市场的情绪,但是会保持资金利率的相对高位。在渡过11月份一级市场发行量冲击之后,一级市场对市场的冲击转弱,市场会以区间波动为主。市场对流动性管理的谨慎情绪仍会持续,主要是担心年末时点,长端利率水平目前已经体现了央行调结构对应的波动中枢,年内可能以波动为主。年末通胀存在的潜在威胁已被市场预期。短端可能只会在月初资金从季节性紧张中走出时出现一定的下行,整月仍无投机性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