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国务院明确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促进信息消费
作者:汪时锋 张旭东 时间: 2013-07-1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而此前有政府人士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预期未来政策层面会在投资和消费方面有一定宽松,其中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促进信息消费都将成为重点。
经济放缓背后的宏观信号推敲
在各界争议中国经济增速“下限”的同时,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促进信息消费的信号已经明确
今天是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发布之日,其中第二季度GDP数据备受瞩目。包括“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等预测纷纷显示,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预计降至7.5%左右,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很有可能连续两个季度增速放缓。
虽然历经上周高层频繁表态之后,市场对于经济放缓的信息可能已经消化到位,但国家统计局对经济下滑压力和高层政策的进一步解读,以及在当前形势下会否出现政策微调的信号,仍旧值得关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而此前有政府人士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预期未来政策层面会在投资和消费方面有一定宽松,其中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促进信息消费都将成为重点。
经济增长率“下限”在哪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将今年中国经济增幅预期下调了0.25个百分点,至7.75%。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表示,中国经济中的投资规模过大,而且中国也希望减少投资,这样一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程度可能要比预期更为严重。
上周公布的“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也显示,来自国内外22家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预测,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7.5%,已经接近年度调控值。
由于需求疲软,分项数据已经指向经济放缓。工业增速从去年年末最高的10.3%降至今年5月的9.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从去年全年的21.2%下滑到1~5月的20.4%,消费增速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2%上下,远不及去年12月的15.2%。市场如今预期,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会比5月份稍有改善,消费与5月持平,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微幅下降。相比去年年末,各项指标的增速都出现了明显放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是临近数据出台,高层释放的政策信号就越引发关注。比如上周各界就特别关注李克强总理在广西提出的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的提法,并预期政府可能出台温和刺激政策。
但新华网于12日发文称,中央政府经济政策从未改变。文章表示,李克强总理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再次提出,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十分重要。这与本届政府就职以来一直倡导的经济政策总体思路是完全一致的,这同时表明中央经济政策从未改变。
尽管官方希望市场能中性理解高层表态,但上周A股连涨三天,仅在12日出现小幅回调的局面显示,市场仍期待政府能尽快将促进信息消费、铁路投资、棚户区改造、城市基建、节能环保投资等可能的政策落实。
对于目前政策走向的预期,受到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上周末海外媒体广泛报道了中国政府高级官员的表态暗示了中央政府可以容忍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放缓,而国内媒体亦广泛跟进。只是在具体的增长率“下限”上,各方仍然没有明确结论,7.5%、7%乃至6.5%的提法都有。
汇丰经济学家马晓萍近日也称,以前觉得政府的GDP增速底线是7%,现在看来可能更低。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张智威则称,一些投资者来电询问官方是否将2013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定到7%以下,但野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这个目标作为一个刚被全国人大通过的目标,修订可能性较低。
如果以全年增长7%算,这也将是中国经济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而且表明下半年经济增速将降至7%以下。与此同时,6月份中国出口同比负增长3.1%。由于加工贸易对中国而言意味着约1.2亿人的就业,就业背后的稳定因素令政府承受着巨大压力。
马晓萍也提醒说,如果中国经济增速降至7%或以下,那么将会带来就业风险,因为就业情况的变化一般滞后于经济的变化。
本报记者梳理近期的官方表态,发现中国官方事实上没有明确究竟下限为何。市场或许需要留意的一大信息是,习近平总书记此前鲜明提出摒弃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方式。联想到近日海内外媒体对中国能够容忍更低GDP增速的大量报道,或许能够反映出中央仍有容忍经济放缓的决心,以及控制地方过度投资的态度。
此前,接近政府的研究人士就对记者表示,只要经济增速仍在潜在增速以上,中国经济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与信息消费
尽管高层对经济下滑容忍度增强,但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可能仍会在有限领域优化经济表现。
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会议提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不仅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释放消费潜力,而且会拉动有效投资,带动新兴产业成长,是利当前、惠长远、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
节能和环保是两个领域,历来都受到重视。这次会议更加细化,提出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政府公务用车、公交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到2015年,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事实上,上述提及的节能环保产业鼓励政策在不同场合均有提及,此次集中提及显示出政府的日益重视。其中,环保领域土壤、空气、水等治理,城市管网改造都是属于政府投资领域,目前受制于地方财力和部门分割,一直在推,但提升空间仍然很大。
某节能公司副总经理称,上述推进节能产业的提法一直就有,但作为拉动内需和投资的手段还是首次提及。
而在信息消费方面,国务院提出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年内向全国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实现“十二五”后三年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大幅增加。
此前也有政府人士对本报表示,“稳中有为”的具体政策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其中提到促进消费(信息消费)和节能环保投资等方向都将成为“稳中有为”的政策重点。
前述企业人士表示,节能领域还需要看后续的配套政策和细则,只有见到操作方式和各省市的政策才能看清楚;而一名环保业内人士则表示,环保是政府出钱买单,只要政府持续投入,相关产业就会被拉动。企业在这块的投入,还需视政策和规范而定。
国务院十天三出扩内需措施传深意
新一轮调控突出创新扩内需
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
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第五条着重强调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
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为促进经济增长,近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拉动内需的举措。不同于以往依靠“铁公机”投资等拉动实现刺激增长的单一目标,近期的这些举措更多将“稳增长”、“调结构”等多个目标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新的调控政策很有新意,虽短期内不会对经济有明显助推作用,但对相关产业和消费领域发展的促进作用却很明显,长远来看,更有助于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一季度经济增速跌至三年多来低点的7.7%,二季度更有望再创新低;实体经济困难重重,PPI连续16个月负增长,制造业逼近萎缩区间,很多行业利润下滑但产能过剩的矛盾仍然突出。此种背景下,国家并未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稳增长”,而是将其与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相结合。这一点从7月份以来的高层部署可窥一斑。
7月12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其目的就是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资金分布不合理。其中第五条又着重强调,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
7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随后几天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落实政策细则。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国务院在出台政策时不再针对诸如稳增长这样的单一目标,而是更注重兼顾多个目标,不仅要稳增长,还要调结构、惠民生,同时保持通胀没有压力。”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记者说。
事实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就曾强调,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十分重要。
连平分析说,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国务院相继出台的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等举措,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而且还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轮调控政策最大的亮点在于创新了扩大内需的方式,即改变以往靠货币供给和财政支出扩张的刺激政策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做法,精准地找出既能有效稳增长,又可促进调结构,即有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的消费增长点和产业增长点,从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两方面着手,予以培育和大力支持。
专家表示,新一届政府调控政策的新思路已经明确,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类似举措出台。
以节能环保促升级 万亿投资启动内需
节能环保产业再次得到高层重视,成为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先锋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会议提出了五项具体措施。业内人士指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
在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节能环保产业再次得到高层重视,成为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先锋队”。
会议提出了五项具体措施,即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到2015年,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同时,发展壮大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环保服务业,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专家指出,在我国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的当下,高层强调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此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意图非常明显。会议谈到的几项支持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虽然并非首次提及,但此次对支持政策的强调和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目标的明确对激发产业高速发展有重要的驱动意义。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在会议提出的具体要求中,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被放在首位。会议提出,政府公务用车、公交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到2015年,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记者了解到,在高效节能产品主要包括家用电器、汽车和工业品。我国是家电生产和消费大国,据统计,我国家电年耗电量超过4500亿度,占居民用电总量的80%。随着中央财政对高效节能家电补贴政策的陆续实施,我国节能产品市场份额快速提高,截至今年5月,节能平板电视的市场占有率已高达93%,节能空调、冰箱、洗衣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3%、57%和46%。
在汽车方面,我国是汽车产销大国,但节能汽车销售比重低,2009年销售的全部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中,节能汽车仅占7%。随着财政对消费者购买1.6升及以下的节能乘用车给予补贴后,国内高效节能汽车消费数量也不断增加。
所有高效节能产品中,工业高效节能产品比重还相对较低。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规模大,电机、风机、水泵等工业产品用电量大、能效低,推广高效工业产品既可以节约大量电能,又有利于提升我国整体装备制造水平。但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效电机市场占有率还不足10%。
可以看出,中央提出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的目标,这对扩大节能汽车、高效电机等节能产品市场有重要意义。
以合同能源管理(EMCA)为代表的节能服务业近几年来一直有受到政策倾斜。关于行业的容量,目前各界采用较多是EMCA 协会的数据,该协会认为,节能服务业的市场总规模大约在4000 亿左右,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责任编辑:DF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