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五一黄金周变抢金周:凡是足金制成品都被扫走
时间: 2013-05-02 来源:新闻晨报
有金店透露,有内地豪客以20万元(港币,下同)狂扫一斤黄金,营业额在过去1个月急升近7倍。有位于旅游旺点的珠宝金行表示,客流量自黄金周前夕已暴增,较平时多约30%至40%,凡是足金制成品,无论饰金、金粒都被扫走。
“黄金周”变“抢金周”,这个“五一” 香港金店带金的被一扫而空
■营业额一个月飙升近7倍,多个金店金饰品天天断货天天补
■感叹“一金难求”,不少内地客满怀期望前往却空手而回
“五一黄金周”,大批内地游客趁假期及低金价特意赴港抢金,而一些金饰品早在假期前夕已被抢购一空,不少旅客感叹“黄金周”却“一金难求”。有金店透露,有内地豪客以20万元(港币,下同)狂扫一斤黄金,营业额在过去1个月急升近7倍。有位于旅游旺点的珠宝金行表示,客流量自黄金周前夕已暴增,较平时多约30%至40%,凡是足金制成品,无论饰金、金粒都被扫走。
内地游客:抢金潮只能用“恐怖”形容
昨天刚从香港回沪的市民忻先生,用“恐怖”来形容这波黄金抢购潮:“我们逛了香港大埔超级城的周大福和周生生,发现柜台里可供选择的金饰品非常少,龙凤镯、项链都空了。店员说,每天进货100件卖出200件,金店根本没有库存,只能天天加班赶工。”由于能选的款式不多,金价也有所回升,他考虑再三后,最终空手而回。
记者了解到,大埔区并不是内地游客常去的区域,而在内地游客去得比较多的沙田区,周生生和周大福的柜台,放黄金手镯的架子同样是空的。住香港荃湾的陈小姐家楼下就是金铺,前几天她准备自己去买点黄金时,根本就没法挤到柜台边,最终放弃。
据携程网节前发布的“五一”出游人气排行榜,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出境旅游目的地中赴港自由行火热。在香港带团的携程网一名导游告诉记者,团里很多游客都有买黄金的计划,但是到了店后才发现,要么缺货,要么没有中意的款式,只能打消念头。
香港金店:日日清仓补仓,多年未见过
据香港媒体报道,金价自上月起大挫,虽然近日金价稍有回升,但仍低于平日卖出价,香港全城也同样陷入疯狂抢金热。
在香港有超过60间分行的龙头金店周大福发言人表示,自上月中旬开始,已有大批市民涌到店铺购买金饰,客流量较平时暴增30%至40%,无论是金饰品、金粒,以及戒指、项链等,都是抢购对象。“市民自上月中旬通过传媒获悉金价大挫的信息后,抢购人潮一直持续出现至今。”“五一”假期,大批内地客也加入香港的抢金潮,“黄金周”变“抢金周”,金饰品更成为散户的“抄底”对象。香港多间珠宝金行出现人山人海的盛况。
坐落于湾仔已有71年的永安金铺,店员魏先生表示,已很多年没有见过如此疯狂的抢金现象。由于金价暴跌,金饰品销售火热,过去一个月店铺的营业额飙升6-7倍。在“五一”假期,前来买金的内地客人增加10%,占客源约30%,他们买金主要用来作嫁妆或当投资,平均消费为2万元-3万元,曾有客人花20万元狂扫1斤黄金。魏先生称,因市民抢购疯狂,店铺已及时补仓,“卖出100克,亦会买入100克”,故暂未出现断货情况。
[购金·上海]
金饰品折扣难觅,人气却不打折
由于黄金的销量持续上扬,这个假日黄金市场已难觅折扣。在老凤祥(21.22,0.26,1.24%)等多家本市知名金店的黄金销售柜台前,咨询购买的顾客将柜台围得水泄不通,柜台里的各类项链、戒指被一一拿出来给顾客试戴,这些购买饰品的顾客对黄金价格的变化似乎并不敏感。
虽说是全价销售,但顾客的购买热情却一点也没有打折。在铜川路的一家老凤祥金店,黄金柜台前不少人前来询问金价和饰品的折扣。营业员说,今年“五一”除了手工费打8折外,其他已无任何优惠,但这几天来买黄金的人流较以往“五一”假日增长了至少2成。
[购金·广州]
像买白菜,不讲价,一进店就下单
“五一”黄金周首日,广州全城就上演了一场疯狂的抢金大戏。广州的多家百货商场,如周大福、老凤祥、六福、金大福等专柜围了许多抢购黄金的消费者。“买金像买白菜一样,不讲价,一来就开单、付钱,好像怕慢一步就被别人抢了。”上午不到10时,广百黄金珠宝大厦刚开业迎客,柜台前就围了好几层消费者。“原价26800元2013版熊猫金币全套装仅售22163元,这两天已有十多个藏家抢先下手。”东山百货有关负责人称,有消费者一出手就买了一套熊猫金币、两条金项链、两个金戒指及龙凤镯等多样贵金属产品。
勇猛的“中国大妈”,快醒醒
抢购金饰品和投资型金条是两码事
金价短期不排除再探底的可能
这个“五一”小长假,新名词“中国大妈”火了。
在华尔街大鳄出手做空黄金之后,忽然杀出一群“中国大妈”,不管是在内地还是在香港,见到金店就往里闯,不管是金条还是金饰,统统扫光。国内外不少媒体评论,“中国大妈”抄底成功,机构不敢再做空。
跟风抢金请提防误区
不过,业内专家提醒,不少“中国大妈”是听说金价跌了,跟风抢购的,殊不知,别人抢购的是金条,自己抢购的是金饰品,别人是在金价暴跌后的低点买入,自己抢金的时候金价已经反弹大半。如果是存在饰品需求而抢金则另当别论,如果是因为金价下跌而抢购恐怕得不偿失。
受市场需求强劲影响,上周国际金价连续大幅反弹,从4月16日1321.5美元每盎司的低位反弹至今,涨幅已超过10%。但有不少以投资为目的的“大妈”发现,金价涨了似乎跟自己没关系,因为自己买的是金首饰,很难变现。业内人士提醒,不少跟风抢金的“中国大妈”存在误区。
此前金价暴跌到两年来的低位,吸引有投资眼光的市民到金店抄底,抢购投资型金条,而不少最近跟风的“中国大妈”发现各个金店金条脱销,转为抢购金首饰。殊不知,投资型金条价格在紧跟现货金价的基础上每克升水10元至15元不等,并且基本都可以通过回购变现。而首饰金的价格要远高于现货金价,还要加上不菲的手工费,更谈不上回购变现的可能,因此根本不适合投资。
以4月26日的金价为例,上海金交所AU9999金收盘价为每克296.5元,如果购买投资金条,市场价在每克306元-310元不等,而当天周大福首饰金报价为每克388元,手工费另计。
金价或将再次回调
国际金价自4月16日反弹以来,最高已收复本轮暴跌6成的失地。不过,“五一”假期去香港抢金的“中国大妈”买入的成本已远非两周前的低位,现在抢金不仅不是抄底,还有可能是短线追高。
央视纪录片《华尔街》的顾问陈思进表示,“作为对华尔街了解到骨子里的我,不得不说一句:别说‘散兵游勇’似的散户,就是欧美政府在和华尔街‘争斗’时都常处下风。其实,金饰店内的黄金量,本就和整个黄金市场不在一个数量级内;而‘中国大妈’买入的黄金量根本无法从根基上撼动整个金市。 ”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过去三个月的现货黄金销售量中,摩根大通(JPM)占据了99.3%。这意味着自2月1日到4月25日之间,摩根大通已经卖出了196.6万盎司(约合60.9吨)的黄金。
分析人士提醒,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近日继续减持,该基金4月29日黄金持仓量减少2.41吨,至1080.64吨。黄金ETF持仓量自年初已下降了20%,达到2009年9月来最低水平。此外,对冲基金又开始增加黄金空头头寸,预计金价近期将承受部分卖压,短线不排除再次探底的可能。
中国大妈或扭转国际金价 专家称只是笑话
有一批金融大鳄叫“中国大妈”?
这个 “五一”,一条微博迅速走红:“1000亿人民币,300吨黄金被大妈们扫了。华尔街为之震动,华尔街投多少大妈们买多少,在这种对赌中,高盛已经率先退出做空黄金。大妈,你赢了!”
部分媒体近日也报道称,此次黄金多空大战,“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大鳄。
这引起部分投资人士的担忧,认为会导致更多人非理性抢购黄金。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深顾问、央视《华尔街》学术顾问陈思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把国际金价回升和抢金混为一谈是笑话,金饰店内的黄金量和整个黄金市场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中国大妈”也根本无法撼动整个金市。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虽然不认同黄金步入熊市的观点,但她同样对中国抢购潮扭转金价的说法表示质疑。她表示,外资看到中国的现象,会顺势而为,并运用这种状态与局面来打压黄金。
抢金影响或被夸大
内地民众抢购黄金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适逢“五一”,这股疯狂的抢金热开始刮到香港地区,香港多间珠宝金行出现“人山人海”的盛况。
4月28日,大批内地游客趁假期特意赴港抢金。香港媒体称,因为这些内地旅客的加入,多个金铺门口出现排队等候开门的场景,不少金店在假期前夕已被抢购一空。位于旅游旺点的珠宝金行表示,顾客量自黄金周前夕已暴增,较平时多出30%~40%,凡是足金制成品,无论饰金、金粒都被扫走。
“抢金热”也引起国际市场的反应。有媒体称,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投资者大力买金,对金价形成有力支撑,国际金价出现了明显的企稳迹象。
4月23日,高盛终止了卖出黄金的建议,而媒体也将此解读为“消费者强烈的需求使得金价企稳回升,机构建议客户暂时停止做空”。于是,“华尔街分析师抵不过中国大妈”“中国大妈抢金完胜华尔街大鳄”等说法不胫而走。
作为黄金唱多者、学者宋鸿兵支持这种看法,他认为“大量亚洲民间买家充分买进,势头持续不减,竟然与国际金融大鳄的看空势力形成对冲,金价止跌回暖。”
但陈思进表示,华尔街本来就要让金价上上下下,大跌之后一定会有小幅反弹,不存在“中国大妈完胜”之说。“绝不是中国和印度抢金而使国际黄金市场止跌回升的,这只是美好的幻觉,不要说散户,就是欧美政府在和华尔街争斗时都常处下风。”
黄金并不能抗通胀?
中国投资者究竟买了多少黄金?据人民网援引的数据称,自金价下跌以来10天内,内地投资人鲸吞实物黄金300吨,约占全球黄金年产量的10%。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对中国消费需求支撑金价上涨也表示质疑,“中国市场形成的推动力到底有多大?我们才买了300吨实物黄金,而美国储备了8000吨,无论是投行还是外资,他们是套利或对冲,我们是抗通胀保本,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媒体夸大了中国消费者买金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对于中国消费者买入黄金对抗通胀的初衷,谭雅玲表示理解,但她表示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通胀的基础要素如果与需求供给有关,把黄金作为抵御风险的保值品有意义,但现在通胀是由投资拉动和投机推动的。”
陈思进也表示,黄金是以美元定价的,只和人民币对外汇率有关,和人民币对内购买力降低无关,黄金并不能抗通胀。
投行或顺势而为
在不少业内投资人士看来,表面上看是“中国大妈”大力吸金,实际上是对经济形势和经济危机的恐惧,但是黄金的定价权是掌握在少数的机构手中,散户接得越多,随后的暴跌会越深。
谭雅玲也表示,外资看到中国的现象,会顺势而为,并运用这种状态与局面来打压黄金。比如,金价涨时“中国大妈”会抛吗?她们期待更高的价格,而打压黄金,大家可能又会卖金,“关键问题是‘中国大妈’是被金融大鳄调动起来了,短期似乎占了便宜,长期并不一定。”
针对有学者提到世界各国抢黄金的现象,陈思进说,现在只有中国和印度在抢金,而且只是在金饰店里抢,印度抢金是因为正好他们5月是结婚高潮,买些低价金,“发达国家中加拿大、美国等根本没有抢金现象。”
陈思进说:“黄金消费品和华尔街将黄金作为炒作工具是两码事,现在内地消费者分不清投资和投机,分不清商品和资产的区别,把投机当作投资,把商品当作资产。”
陈思进认为,黄金整个大势将走熊,而且至少将熊10年,国际黄金期货明后年就会跌到1200美元,甚至1000美元以下,现在买金好似当年四五千点时买入A股,高位接手,“中国大妈”买贵了。
虽然也不赞同盲目买黄金,但谭雅玲并不认为黄金会一路低迷。“现在流动性过剩是个基本的局面,而且流动性状态并没有好转,美国是收缩流动性,但是日本放出了流动性。流动性没减少,我认为黄金熊市不会到来。”
谭雅玲同时强调,关键的问题是发达国家注重的是市场机会,作投资组合或投资策略的调整,他们的金融理念高于我们。
中国大妈与华尔街大佬博弈:央行成金价捍卫者
国际金价捍卫者:
全球央行未加入做空阵营
中国大妈与华尔街大佬上演价格博弈
谁是黄金市场的捍卫者?
当身经百战的华尔街投资大佬和顶尖投行下调黄金价格预期并高位做空的时候,全球央行并没加入做空阵营。
世界黄金协会(WGC)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央行依然是黄金市场的坚定持有者。截至2013年4月,各大央行的黄金储备并未出现明显波动,位列第一的美联储持有8133.5吨,储备占比75.1%,遥遥领先排行第二、持有3391.3吨的德国央行,IMF和中国央行分别持有2814吨和1054.1吨,预示全球央行仍坚定认为黄金储藏价值极具安全性。
当黄金暴跌之后,或许谁也没有想到,行走巷陌间的中国大妈们开始大肆抢购。一个巧合的市场反应是,今年4月中旬暴跌20%至最低每盎司1322美元的纽约COMEX黄金期价触底,走出一波持续两周的反弹行情,截至4月30日收盘累计涨幅约11%,报每盎司1476.2美元。
大妈的逻辑
“街坊邻居都在说最近黄金价格暴跌,我想去多买点放着,以后总归有用的。”在上海某家首饰行里,一位年逾五十的上海大妈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她不知道高盛、巴克莱是什么,但是她相信“小黄鱼”是硬通货,现在买黄金给即将出生的第三代孙辈很划算。
大妈们之所以掀起一股“抄底黄金”的强劲动力,很大动力来自于中国及印度等国家天然具有消费黄金的传统。
WGC投资总监Marcus Grubb在今年2月的年度报告中指出,虽然都面临国内经济增长前景不确定的挑战,印度和中国对于黄金消费和投资的热情在2012年第四季度都出现井喷,中国在第四季度的黄金投资需求较前一季度环比大涨24%,但金饰消费需求并没有出现明显上涨,稳定在137吨。去年第三季度的印度和中国的黄金消费需求分别为223.1吨和185.1吨,差距收窄至38吨。
有分析师认为,此次大妈蜂拥抄底,不排除有可能是因为此前部分黄金消费需求由于金价高走而受到压抑,彼时纽约COMEX期金每盎司还在1700美元左右,黄金价格震荡加剧,市场关于金价见顶的分析不绝于耳。
有机构大胆预测,这场抄底旋风或可能涉及1000亿元人民币、买入300吨黄金,华尔街卖出的黄金被悉数全收,更有中国的投机客豪掷数百万吸金。
大佬没有认输
资本市场永远没有绝对的输赢,短期看“大妈扫货式狙击”遏制了金价的近一步暴跌,然而长期看,高盛等机构和一些投资大鳄们近日的转空做多,未必是认输败给大妈,毕竟黄金作为家庭或个人的投资商品,其投资属性在业界看来并不好,但作为传统央行的储备资产依然地位较为牢固稳定。
“黄金现在和货币,包括美元,已经没有任何联系,纯粹是一种投资品,作为投资品,黄金的投资属性并不好,长期收益不高,短期波动大,抗通胀和保值只是一个传说,不适合家庭和个人投资,尤其是黄金首饰等工艺制成品,投资黄金需谨慎,风险需要分散,”署名为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王健在其微博上表示,“无论涨跌,我依然坚持这些观点。”
另有WGC最新数据显示,在今年前两个月中,包括美国、IMF、中国等各大主要央行、机构并未出现黄金储备的波动,仅有韩国、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少数央行有增持动作。
而在另一份IMF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统计报告中,显示在2000至2012年间,全球央行资产配置呈现缓慢多元化,美元储备占比从62%下降至54%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趋势,而欧债危机顾虑使增持的欧元规模也无法实现大幅上涨,传统储备资产中,唯有黄金依然保持稳定在13%左右。
黄金“不安全”
事实上,市场有理由推测,4月中上旬的金价暴跌或许是巴克莱、法兴、丰业、德意志及高盛等五大顶尖投行的集体唱空“金价大牛市终结”的结果,毕竟高盛和美联储关系密切,其余四家投行都是伦敦金市的做市商,然而在近10年涨幅逾500%、最高冲刺每盎司2000美元的金价,真的就不需要修整吗?
早在2012年10月,向来偏爱黄金的“商品大鳄”吉姆·罗杰斯就对本报记者表示,黄金价格需要调整,这不是罗杰斯第一次对公众唱空黄金,但在近期,他又表示,跌到每盎司1300美元后,或许会考虑再买入黄金,因为在全球央行竞赛印钞的超发宽松环境中,黄金依然会延续牛市行情。
有观点认为,美国今年强劲的经济复苏,是华尔街引爆做空黄金的导火索。在中国、欧洲等重要地区经济体面临增长乏力的黯淡预期中,美国经济在美联储持续的资产购买计划中实现了具有韧劲的复苏,企业盈利状况明显改善使金融市场出现所谓“大逆转”,资金持续从黄金类ETF流向股票。
今年以来,SPDR黄金ETF累计下跌逾11%,而与此同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却屡创历史新高。另有WGC日前最新的投资报告指出,除了4月延续暴跌超过10%,在2013年第一季度中,黄金价格跌幅为3.6%,同期美国股票价格上涨11%,美元上涨超过4%。
报告同时认为,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并不能完全解决全球范围内多个经济体的问题,欧洲政治稳定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日本央行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长期看来,对于通胀忧虑和纸面货币的贬值预期,都会为黄金的后市价格形成支撑。
只不过,在经历了4月份的暴跌,向来被投资者乐于贴上“高安全性”的黄金资产,无论怎样都暴露出了“不安全”的高波动和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