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政治局会议: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作者:胡健 时间: 2013-04-2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2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有9.3万亿元,如果加上通过债券、信托等渠道融资的债务规模,这一比例会更高,今年财政代偿的压力更大。”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透露。对此,此次会议提出要求,“抓紧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最高层警惕金融领域潜在风险 要求加强防范
昨日(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流动性大幅增加,主权债务危机反复冲击市场信心,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从国内看,经济增长动力仍需增强,影响农业稳定生产因素仍然较多,金融领域潜在风险需要加强防范,环境污染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突出。
规范地方举债机制/
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速为7.7%,低于预期。有经济学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债务风险,特别是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正在发酵,或许影响了经济向上动能。
面对当前的金融风险,4月24日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报》具体界定为三方面,“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集群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用违约风险”、“包括理财产品在内的表外业务关联风险”以及“民间融资、非法集资等外部风险传染”。
今年前3个月,我国企业债券净融资7520亿元,同比增加3560亿元。在企业公布的债券募集资料中,发债用途包括归还银行贷款和偿付利息的十分普遍。截至2012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1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余额却较2011年末继续上升至1.07万亿元,全年新增234亿元。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进一步增加了340亿元,且不良率上升至0.99%,已连续六季度反弹。
“2012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有9.3万亿元,如果加上通过债券、信托等渠道融资的债务规模,这一比例会更高,今年财政代偿的压力更大。”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透露。对此,此次会议提出要求,“抓紧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有效管控融资平台/
2013年一季度央行统计的社会融资规模达到6.16万亿元,同比增长2.27万亿元,但GDP增速为7.7%。高速增长的融资并未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交易导致居民贷款增长快速。一季度中,一般代表房贷的住户中长期人民币贷款增加5784亿元,较去年同期暴增140%。另一方面或是因为存在大规模的借新债还旧债,这种现象值得注意。“以城投债为例,2012年发行量为1.25万亿元,是2011年的3倍。2013年一季度也已经达到了3905亿元。”
针对地方债务平台危机,潘向东认为部分资质较差的地方融资平台在行政干预的情况下获得银行贷款,不仅给银行带来了风险,并有通过资产证券化向资本市场转移风险的可能,而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将可能承担损失。
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管控,今年银监会更强调“控制总量”和“逐步化解”。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排除部分地区新一轮融资冲动,融资平台总量控制面临压力,不过,银监会要求银行差别化对待,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
据摩根大通估算,截至2012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略高于14万亿元,较审计署公布的2010年底10.7万亿元的总量上升不少。该机构观点称,短期内许多债务依然可以通过不停展期和以旧还新的形式支付利息,风险不会太大。就中长期而言,地方债若因宏观经济问题出现较大损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也可以通过出售国有资产或是财政买单的形式予以兜底。
宏观政策要稳住 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 □抓紧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
4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全党全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经济工作。一季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局平稳,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夏季粮油生产势头良好,国内消费稳定增长,投资和进出口较快增长,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城镇失业率维持较低水平。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企业利润出现恢复性增长,能源消耗强度下降幅度加快。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流动性大幅增加,主权债务危机反复冲击市场信心,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从国内看,经济增长动力仍需增强,影响农业稳定生产因素仍然较多,金融领域潜在风险需要加强防范,环境污染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突出。
会议强调,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坚持用两点论看待问题,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又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未雨绸缪,加强研判,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要按照稳中求进的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和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针对性,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把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贯穿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改善民生全过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协调推进,稳中求好、稳中求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会议提出,要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和服务消费,先行取消下放一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力争农业丰收,抓好夏季粮油生产和春耕备耕工作,实施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加强畜禽疫病监测和防控。促进对外经济稳定发展,增加能源资源、先进技术和设备等进口,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开放,支持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境外投资,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做好重要商品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型产业发展。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把环境保护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研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重点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抓紧清理、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做好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工作,抓紧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会议强调,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早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完善低保、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制度,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
防范硬着陆风险 寻找经济增长新引擎
据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2013年世界经济的增速预计为3.5%,经济增速均处在经济增长“潜在水平”之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经济在短期内弱复苏进程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尽快实现经济转型,积极应对经济硬着陆风险,实现人均收入稳步增长迫在眉睫。
降低经济硬着陆风险
从总需求分析来看,我国经济当前存在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出口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出口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受到冲击,2009年与2011年出口贡献率分别为-37.4%与-4.3%。从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3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0%,低于11.7%的市场预期,出现8.8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另外,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我国劳动力基本工资增长率分别为6.3%、7.5%、9.7%和9.8%,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也削弱了出口竞争力。上述种种迹象表明出口的经济拉动力量将逐步减弱。
投资方面,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以刺激经济,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达87.6%,2010年与2011年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从我国投资情况看,4万亿投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对于烫平当时的经济周期效应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这种反周期调控政策很可能带来的经济效应只不过是将经济衰退时间推迟,巨量的反周期政府支出很可能带来下一轮产能过剩。另一个方面,我国的资本投资效率低下:2011年中国31个省市的平均投资率为65.28%,人均GDP的平均值为5432美元,而美国15.48%的投资率就带来484327.86美元的人均GDP.
消费方面,由于我国国民的高储蓄偏好及其他限制,消费在短期内还不足以担当起拉动经济发展的重任。高储蓄偏好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高度相关。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们在依靠社保和储蓄养老之间选择后者,纷纷为养老做预防性储蓄。
索罗斯日前从另一个方面指出中国存在硬着陆风险:影子银行带来的风险。中国影子银行发展于本世纪初,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呈现井喷之势。据央行的《2012年中国影子银行报告》,2008年底信托资产总规模约为1.22万亿人民币,2012年底突破7万亿,仅四年便增长5.7倍。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为7.12万亿元,同比增长56%。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的总体规模约为21.75万亿,占GDP的比重高达41.8%。
脱离政府监管的影子银行使得中国经济暗藏风险。以房地产信托为例,2013年到期的房地产信托规模达到2086亿元,第二季度出现兑付高峰,金额达1301亿元。当前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房地产企业为了融资转向信托基金甘愿承担高额利息,然而政府的干预导致房地产利润空间压缩,兑付高峰和高利息带来的还本付息压力和利润减少的矛盾导致房地产信托风险凸显。
总需求的疲软和影子银行的扩张,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当务之急是谨慎应对当前影子银行可能导致的风险。影子银行的风险已经引起当局的重视,然而影子银行的隐蔽性较强,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使得监管变得异常困难。未来应该借鉴欧美各国金融危机后的经验,如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对冲基金及其他私募基金必须注册登记,披露资产和杠杆信息等,针对影子银行设计出新的信息披露机制并加强监管。
发展战略调整势在必行
除防范上述经济硬着陆风险之外,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经济背景下,应尽快实现经济转型,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而更重要的是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也势在必行。
第一,彻底改变依靠投资拉动、项目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而真正依靠教育、科学技术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从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额占GDP的比重来看,2001年以来比重逐年增长;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首次突破4%。似乎教育财政投入增长、人力资本增长与经济增长是一致的:财政投入促进教育为国家提供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增长使得利用自然资源的效率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但我们利用1985-2007年中国宏观数据得出的逻辑是:人力资本的增长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教育的财政投入并没有直接促进人力资本的增长,人力资本的增长是由于经济增长引起的,经济增长导致人们的收入增长,使得人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加,从而使得人力资本增长。教育的财政投入通过校园建设使得社会固定资产增加,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并不是通过促进人力资本增长的路径来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因为财政投入并没有转化成教育质量的提高,对增进人力资本作用有限。可见,我国要形成教育促进人力资本增长,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模式,不但需要增加教育财政投入,还需要促使教育的财政投入真正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人力资本增长。
第二,发掘高校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潜力。企业推动经济增长,而事实上,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动力来自大学的基础研究突破。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几乎都是在大学实现的。以德国为例,德国的大学在基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为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德国的崛起奠定了重要基础。德国统一后,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赶超英法并与美国一起领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一方面,大学的基础研究通过新知识的创造,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和新产品的诞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如牛顿的力学原理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的广泛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法拉第、麦克斯韦、赫兹一系列的理论研究推动电气时代的到来,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为微电子与光电技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基础研究作为技术进步的先锋,推动了生产力的变革,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另一方面,基础研究的专业化训练也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为创新提供中坚力量推动经济的发展。据IMF2007年有统计数据的国家中,每百万人中研究人员数量与人均GDP大致呈正比。2007年每百万人中研究人员最多的是芬兰和冰岛,分别为7372人和7222人,这两个国家的人均GDP为46538美元和65566美元,美国每百万人中研究人员数是4673人。研究人员数量最少的三个国家是埃塞俄比亚、马拉维和马达加斯加。中国2007年每百万人中研究人员为1077人,人均GDP为2651.26美元,同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未来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为经济的长远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经济下行风险增加 宏观政策面临松紧考验
经济仍处弱复苏
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有所回落,其中新订单指数自3月的50.5降至48.6,创下近七个月低点;产出指数由3月53.0降至51.1,为两个月来最低;通过新订单减产成品库存衡量的增长动力指标也从3月的2.7放缓至0.7,为去年9月以来的低点;就业指数也降至枯荣分水岭下方。
对此,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4月汇丰中国PMI初值放缓至两个月低点,尽管仍保持在扩张区间,但扩张的幅度明显收窄,表明经济仍处于弱复苏态势。
“新出口订单在3月反弹后萎缩,显示中国出口外需仍疲弱,而整体需求趋弱也开始对制造业就业形成压力。预期未来可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提振内需稳增长。”屈宏斌说。
此外,工信部对当前工业形势的最新表态也印证了汇丰PMI数据所透露出的一些信息。昨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肖春泉在季度例行发布会上称,“我国工业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从宏观层面讲,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对工业发展形成了较大制约,国外需求也处于乏力状态;从微观层面讲,企业面临的困难比较多,企业利润率下降导致企业的投资意愿不强。”
二季度有望改善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增速为7.7%。加之先行指标PMI出现波动、工业增速等数据表现不佳,不少分析人士均下调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压缩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房地产调控从紧、禽流感带来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中国经济增速年内达到8.4%的概率明显下降。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也指出,鉴于一季度数据不及预期,摩根大通将今年GDP增速预期由此前的8.2%下调至7.8%,与去年持平。
不过,对于二季度经济走势,市场普遍预期,会稍好于一季度。朱海斌说,“虽然一季度国内需求令人大失所望,但这一情况可能会在第二季度有所改善,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回升至8%”。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此也持相同看法,他认为,季度经济增速呈现两头稍低、中间略高的走势,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反弹。
扩内需政策可期
对于未来宏观政策,屈宏斌指出,“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加大力度促进国内投资和消费,保持经济复苏的态势。”
不过,彭文生表示,宏观政策不会出台较大的刺激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但在增长放缓、通胀温和的形势下,政策也不会紧缩。总体上,宏观政策将维持“宽财政、稳货币”基调。
4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下一阶段将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完善消费政策,并保持合理投资规模。宏观政策方面,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针对性。
而一些减税政策已经先行实施。稍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决定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逐步扩大试点地区和试点行业。据测算,全部试点地区2013年企业将减轻负担约1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