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转融券今起试水 难改市场运行趋势
时间: 2013-02-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备受关注的转融券试点将于今日正式实施。对于转融券试点可能造成的市场负面影响,研究机构表示不用过于担心。
备受关注的转融券试点将于今日正式实施。对于转融券试点可能造成的市场负面影响,研究机构表示不用过于担心。从国际经验看,转融券推出不改变市场长期趋势,且当前券种来源与费率设计均制约其增量上行空间。
投资者:关注多,参与少
“我们有部分客户还是比较关注转融券的,不过提出想真正参与的很少。”广发证券上海中山北二路营业部某负责人告诉记者,“我觉得一方面是投资者操作习惯的问题,大家没有形成那种做空的思维。另一方面是此前的融券成本较高,好几个客户都表示先看看再说。”
实际上,较为复杂的交易方式、较高的交易费用,不仅普通投资者望而却步,连一些专业的投资人士也敬而远之。上海一位私募人士看好转融通作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的前景,不过他目前也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
“标的物起初的规模到底会有多大,券商可以为参与者提供多大的便利性,这些未知因素还有待观察。”某券商融资融券部门负责人表示。
从近期交易所披露的两融数据看,融券余额并未因为转融券试点即将推出而出现大幅波动。统计显示,1月底以来,融券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不少营业部投资者认为,虽然转融券试点将导致股票供给量增加,但市场整体运行趋势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这点也与机构的判断大体相同。
券商:不会改变市场原有趋势
据券商测算,转融券试点初期有11家券商,转融券标的证券为90只股票,标的范围占A 股总流通市值比重为50%,占两融500只标的证券流通市值比重为66.6%。
“转融券可以从社保、保险、基金和上市公司大股东处借来股票卖空,将大幅增加标的券的供给,不利于高估值(相对本行业)个股占比较高的信息服务、采掘、建筑建材行业。转融券的推出在短期内可能增加相应的股票供给的压力。”华泰证券策略团队认为。
不过整体而言,券商认为转融券推出不会改变证券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也不会改变两融业务的格局。
海通证券分析师丁文韬认为,从海外经验看,转融券推出不改变市场长期趋势,且标的券和目前借出人范围受限,预计实际影响将小于心理影响。
平安证券首席策略研究员王韧指出,券种来源与费率设计制约增量上行空间。根据上交所、深交所《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实施办法(试行)》,试点期间,证券出借人仅限于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尚不具备出借资格;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最高2%的费率水平,同时还需面临因出借证券而无法及时规避市场下跌的潜在风险,现有费率制度安排显然缺乏足够吸引力。
“出借人的条件限制和较低的费率安排均不足以吸引投资者进行大规模的券种出借,并将对转融券的实施效果形成较大制约。”王韧表示。
转融券试点今日启动 首批标的券做空动力不足
入围的90只个股大多是业绩优良、估值水平合理的大盘蓝筹股
转融券业务试点今日正式启动,首批转融券标的证券也已揭晓。从相关数据来看,入围的90只个股大多是业绩优良、估值水平合理的大盘蓝筹股,剔除亏损股后的平均市盈率为31.93倍。
据悉,在试点初期,转融券的标的股票是从现有500只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中选取90只流通市值较大、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较好的转融券标的证券,其总流通市值约为9.3万亿元,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近50%。其中,沪市50只标的,占沪市A股流通市值比为57.9%;深市40只标的,占深市A股流通市值比为26.3%。
同时,这90只个股中,金融股所占比例最大,为25只,其中银行股12只,只有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和南京银行未入选。
除去银行股,基建、交运、有色金属、券商保险、地产、电力等大蓝筹仍然占据了90只标的的绝对主导地位。
平安证券认为,这90只个股在上证50和深成指成份股范围内,基本属于大盘蓝筹,估值相对合理,做空空间较为有限。
市场人士表示,考虑到前期有不少融资者借钱买入后已经获利丰厚,卖券还钱的可能性大增,短期指数可能将承受压力。
不过,更多的市场人士认为,目前的融券做空机制使得我国市场不会出现全面做空,转融券的推出,对市场影响并不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融资融券制度禁止“裸卖空”,投资者在没有借入股票的前提下不能卖空;实施卖空“提价规则”,卖空价格不能低于最近一笔成交价;不得将无法确认来源合法合规性的信息写入证券研究报告。
安信证券资深分析师薛滨表示,从目前的规则来看,转融券对市场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心理上,实际效果需要看真正的融券量。薛滨强调,试点初期对大盘影响不会太大,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有可能对市场逐步产生影响。
转融券业务利好证券行业
转融券业务的推出及后续的转常规,对于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将逐渐改变目前融券标的数量受限的局面,进而促进融券规模的扩大,并为券商加大经营杠杆提供新的途径,因此对证券行业而言是利好。
转融券业务试点今推出 私募欢迎做空新工具
今日,转融券业务试点正式推出,这是健全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市场效率,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和风险管理的需要。
对于新的业务,私募一贯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往往是善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机构。转融券业务的推出,私募普遍认为拓宽融券来源、降低了融券的成本、完善了做空机制,对A股市场的影响则是偏负面。而对于这项新业务,私募普遍表示欢迎,又多了一个做空工具。
转融券业务是证券公司融券业务的配套机制。按照现有的规则,证券公司只能使用自有证券办理对其客户的融券,当证券公司自有证券不足时,可以通过证券金融公司向上市公司机构股东借入证券,以满足客户的融券需求。
据了解,首批将有11家证券公司参与转融券业务试点。包括中信、光大、广发、国泰君安 、国信、海通、华泰、申银万国 、招商、银河和中信建投等证券公司。
参与转融券业务试点的证券公司在转融券业务中具有双重角色,既作为转融券业务的借入人向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借入证券,用于对其客户的融券业务;又作为代理人接受其客户的委托,将上市公司机构股东持有的证券出借给中国证券金融公司。
据了解,试点初期,转融券标的证券为90只股票 (不包括ETF基金),总流通市值为9.3万亿元,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近50%。这些标的股票主要是从现有500只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中选取的,流通市值较大、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较好。其中,上海市场选取50只,占沪市A股流通市值比重为57.9%,平均每只标的股票流通市值为1588.8亿元;深圳市场选取40只,占深市A股流通市值比重为26.3%,平均每只标的股票流通市值是341.3亿元。
转融券业务共分为3天、7天、14天、28天和182天五个固定期限档次,对每个期限档次实行有所差别的利率结构。证券金融公司从证券出借人融入证券的费率定为3天期1.5%、7天期1.6%、14天期1.7%、28天期1.8%、182天期2%;证券金融公司向证券公司融出证券的费率定为3天期4%、7天期3.9%、14天期3.8%、28天期3.7%、182天期3.5%。
启动转融券业务试点,是健全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其主要目的是完善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市场效率,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强化证券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以及提升证券公司收入、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此项业务一经推出对市场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明曜资产董事长曾昭雄表示,转融券业务的推出对市场整体影响偏负面,转融券推出拓宽融券来源、降低了融券的成本、完善了做空机制,机构做空动力增强。“不管是融资和融券,都不是投资,只是一种投机,会对市场造成促跌促涨的作用。”他认为,关于市场制度建设方面,目前最关键的是如何控制IPO“三高”的问题,如果能够形成对IPO定价做空的机制,对市场的影响非常正面。
深圳清水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秀萍表示,短期看,转融券的标的只有90个,且都是低估值的大蓝筹,但做空的动力不足,对市场影响有限,但从长期看,转融券的标的范围扩大,对市场的影响比较大。
深圳市上善若水投资合伙企业投资总监侯安扬则认为,从长期来看,转融券业务的推出对市场的影响是中性,短期对市场影响也不大,最近市场的下跌主要是短期上涨过快的回调,与转融券业务试点的关系不大。
广东达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认为转融券业务的推出从本质上影响不了市场,他说,对市场而言,只是多了一种运作工具,会让市场多空之间的博弈更加精彩,操作起来更加复杂,但并不是说转融券推出就意味着做空时代来临了。
虽然对市场的影响“中性偏负面”,但李江表示,私募基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是表示看好转融券业务的推出。对于私募而言,又增加了一个从市场中获利的工具。
明华信德总经理陈明贤表示转融券降低了融券的成本,拓宽做空渠道,成为私募机构除了股指期货外又一做空利器,将促进A股全面做空时代的来临。陈明贤说:“当市场判断被高估的时候,可以不用像原来这样只能去买,可以去融券做空实现利润,所以我觉得对整个机构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虽然目前90只不算完全,但这是一个趋势,未来会慢慢扩大。”
曾昭雄也认为,转融券的推出有利于私募更好地发挥做空策略的作用,增加了机构获利的工具,对机构的影响是偏正面的。
侯安扬从产品开发角度也认为转融券的推出是好事。“融券的成本明显下降,增加了机构做空的工具,有利于对冲机构多策略的运用产品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