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新华社撰文称国企改革仍有四大难点

时间: 2012-10-2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从2003年到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从10.73万亿元增长到39.25万亿元,上缴税金从8361.6亿元增长到3.45万亿元,净利润更从3202.3亿元增长到1.94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5.2%。

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24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证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可以有效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必须继续坚持。

近年来,部分地方国企和50家央企进行了规范董事会试点。“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说,现在企业要进行重大投资,必须拿出充分理由说服董事会,这无疑更有利于企业的科学决策和风险防范。

但王勇表示,目前董事会的考核和外部董事的选拔、任用和评价机制还不完善,国资监管机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理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一鸣指出,国企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与市场经济体制兼容,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因历史沿革、体制机制和认识不足等原因,还有很多难题有待破解。

自改革脱困“三年攻坚”以来,全国已有501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有序退出了市场,同时国企和国有资本逐步从中小企业层面和一般生产加工行业退出,使国企的战线大大收缩、布局结构得以优化。

据统计,在39个工业行业中,有18个行业国企总产值占比已低于10%,而上榜《财富》500强的国企从2003年的6家增至今年的54家。

“国有企业目前大多仍分布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比较低。一些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核心竞争能力不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王勇说。

“以前对国企的管理是‘九龙治水’,分为管人、管事、管资产等若干条线,企业也没有经营指标、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说,各级国资委的成立,初步实现了出资人职能的一体化和集中化。

各级国资委成立后,逐步建立起委托代理关系和激励约束、责任追究等机制,推动国有产权透明管理、进场交易,强化审计和外部监督,改革经营者选任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但王勇坦陈,国有资产管理中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干预有增加的趋势;经营性国有资产还没有实现集中统一监管,资源配置分散,经营效率低下;出资人职责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分离还不到位;收入分配管理、资本经营预算、境外资产监管等方面的制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职责上看,一些地方国资委出资人三项主要职责不统一、不到位现象仍然比较突出,面上监管职责非常薄弱;个别地市国资委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企业改制、处理信访上,国有资产监管职责没有得到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说。

“中央企业还有医院、学校和管理的社区等办社会职能机构8000多个,对这些机构的费用补贴每年多达几百亿元;中央企业现有离退休人员523.6万人,还有困难职工等100多万人,企业为此需要承担大量管理和其他负担;厂办大集体改革难度加大,解决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问题需要付出很大改革成本。”在报告中,王勇以央企为重点,指出了当前国企承担的沉重社会负担。

“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已经剥离了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职能,但各种长期积累的离退休人员管理、困难群体帮扶等负担还是很重的。”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这些问题不解决,国企就难以‘轻装上阵’、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若为企业卸掉这些‘包袱’,又需要支付非常大的改革成本,拖得越久改革成本还会越高。”

湖北国企改革:不唯控股股权激励放闸

湖北省政府日前出台文件,推进省内国企改革。

根据进一步推进省出资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在5年内实现资产总量从目前的4000亿元左右达到1万亿元,所有者权益由目前的1500亿元左右达到30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由目前的2000亿元达到50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由目前的100亿元达到500亿元以上;将省出资企业数量从目前的40多家调整到20家左右,将省出资企业国有资本证券化率由目前的25%左右提高到50%左右;突出“抓大”、鼓励“放小”、积极“淘汰”,使省级国有资本的80%集中在产业链的关键领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昨日,一位接近湖北省国资委的知情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意见的最大亮点是“放开省出资企业的股权比例限制,不再追求企业控股权”,最大突破是“首次将股权激励纳入企业管理者薪酬制度范畴”。

意见指出,要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股权置换、整体转让、改制上市等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有所在”“不唯控股、只求发展”的理念,鼓励国有股权依法向境内外投资者转让,通过信托持股、股权代持、引入投资者收购等方式整合分散的股权,进一步优化省出资企业国有股权结构。

“不唯控股(国企)将为众多合作者打开投资窗口。”湖北一家大型省出资国企高层人士说,政府一直希望该企业能进入资本市场,但他在与众多机构、民企沟通后发现,这些投资者一听说是“省资必须控股”的“硬杠杠”后便无人问津了。目前,该公司的上市计划因难以引入战略投资者而暂停下来。他认为,“像我们这种处于完全竞争行业的国企,放开搞活才能培育出有核心竞争力的‘小巨人’。”

多位当地国资系统人士认为,与过去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多由国资部门出台有所不同,湖北省本次出台的新意见是由湖北省政府发出,发文主体的行政级别更高,这将提升执行效率和推进力度。

此外,意见规定,可对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授予一定比例的股票期权,并配送国有股分红权;对规模较小的国有企业,可向经营管理层定向增资扩股;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风险投资类企业,鼓励管理团队和业务技术骨干出资参股,建立跟投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国企去年实现营收近40万亿 利润总额逾2.5万亿

中国国务院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议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14.47万户。2011年,中国国企实现营业收入39.25万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总额2.58万亿元人民币。

受国务院委托,国资委主任王勇当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王勇说,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不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布局结构、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等发生重大变化,国企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报告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通过推动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生产加工行业退出等措施,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目前,在39个工业行业中,有18个行业国有企业总产值占比低于10%,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报告说,经过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也发生重大变化。目前,中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由2003年的30.4%提高到2011年的72%。同时,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规范。

王勇表示,通过这些改革,国有企业的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显现。

报告显示,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2003-2011年,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从10.73万亿元增长到39.25万亿元,年均增长17.6%;实现净利润从3202.3亿元增长到1.94万亿元,年均增长25.2%。

王勇说,截至2011年底,中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85.37万亿元,所有者权益29.17万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4.3倍和3.5倍;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也由2003年的6家增至2012年的54家。

报告还提及当前国企改革中仍存在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等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也需进一步完善。对此,王勇表示,下一步将做好继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企业社会负担等7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


 

返回要闻速递列表>>

返回首页

版权所有: 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风险提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针织路23号楼中国人寿金融中心6层02-07单元
京ICP备06035032号  本网站支持IPv6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联系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