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信贷投放有望增加 流动性相对宽松可期
作者:任晓 时间: 2011-12-20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分析人士认为,明年经济下行风险有所增大,货币政策要为稳增长提供支持,需进一步放松流动性。明年信贷目标可能会较今年小幅上调,预期明年M2增长14%左右,高于今年水平。
外汇占款增速减缓
2012年,影响流动性的两大因素外汇占款和信贷投放走势不一。其中,外汇占款增长或趋缓。
外汇占款是近年来影响流动性的主要渠道之一,即便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今年前9个月外汇占款月均增长量仍高达3000亿元以上,上半年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回笼流动性。10月,外汇占款近四年来首现负增长,改变了这一格局。
桃花石投资董事总经理崔永认为,未来每月新增外汇占款规模会比目前明显萎缩。主要原因包括:首先,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尽管加工贸易主导的贸易体制会使得贸易顺差在短期之内保持在高位,但明年一季度之后贸易顺差必然会随着出口的减少而大幅回落,从贸易顺差渠道涌入的资金随之减少。其次,从FDI渠道涌入的资金并不像贸易顺差和热钱渠道涌入资金那样变动剧烈,近期FDI一直保持在每月90亿美元的规模,考虑到中国经济的下行预期,未来FDI渠道涌入资金应该也不会有明显增长。再次,考虑到人民币一年多来已经大幅升值、美元也开始从历史最低位反弹、中国的加息预期减弱,套取汇差和息差的热钱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应该不会再次出现大幅增长,甚至不排除热钱出逃情况出现。
总体而言,外汇占款增量下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和央行调控的方向,但短期内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波动,影响到货币政策的选择。
信贷投放小幅增加
而明年影响流动性的另一渠道——信贷投放有望加码。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下形势的认识仍然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未来需要“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对通胀的警惕,决定了未来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明年货币政策的放松也将是平稳的,明年的信贷和货币供给量将只有小幅增加,新增信贷估计为7.5-8.5万亿元,中值8万亿元左右。
此外,多家机构预计明年贷款规模在8万亿元左右。不过,近几个月来,存款增长乏力成为了制约银行信贷投放的一个主要因素。
央行金融数据显示,最近几个月,银行存款连续同比少增甚至出现负增长状况。1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7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和6.5个百分点。另据媒体报道,12月前10天,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行存款余额较月初减少4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由于存款增长乏力,商业银行贷存比大幅上升,部分银行突破了75%的监管红线,制约了银行放贷。明年这一现象或将持续存在,成为明年银行信贷投放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央行在《201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曾指出,目前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企业与居民投资渠道日渐丰富,分流了企业与居民存款,使货币供应量有所低估。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金融产品创新的不断发展,存款分流将是一个长期趋势,这将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预计M2增长14%
受国外金融动荡和国内主动调控影响,今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从上年12月末的19.72%下行至今年11月末的12.7%,创出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而这一衡量流动性宽松的主要指标明年可能增长14%左右。
鲁政委认为,明年M2相对于今年实际执行的水平13%左右有所提高,估计为13.5-14.5%,中值14.0%。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2012年货币政策定调“稳健”,特点仍然是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因此,预计2012年的M2投放将被设定在14%左右的水平,回归历史上比GDP和CPI增长之和高2-3个百分点的常态水平,低于2009年设定的17%和2010年16%的目标。但14%的目标仍然高于2011年全年M2实际增长水平,体现了预调基调下货币控制将趋于放松,这也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相契合。当前通胀有所回落,给货币政策的调整创造了空间,央行也已经通过下调存准率等措施开始预调、微调。但此时如过度放松,将有导致通胀反弹的风险。
还需要看到,中国融资结构趋于多元化发展,直接融资比例上升,债券、股票以及信托委托贷款、外汇贷款等多渠道融资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对增量货币的依赖程度在下降。
具体而言,货币政策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首先,公开市场操作适时调整。为弥补不断上调准备金率所造成的资金面紧张状况,公开市场操作今年总体上保持净投放的态势。截至今年11月17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今年累计净投放资金近2.1万亿元。下一阶段,为应对资本外流,公开市场操作还将延续这种净投放态势。必要时,央行还可能启动逆回购操作。
其次,多家机构预期,1月份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再度下调。有分析人士预计,明年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下调3-4次。同时,明年若实体经济持续下滑,且通胀下行态势明显,则央行面临较大的加息压力。
此外,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外贸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出口平稳增长,推动出口结构升级,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积极扩大进口。分析人士认为,这说明2011年净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已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明年从政策层面已不太可能出台进一步引发贸易顺差下降的改革措施。明年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将放缓。
明年新增贷款或超8万亿元
贷存比等监管指标可能微调
本报记者 张朝晖
货币政策的适度放松,尤其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政策调整将在稳增长政策调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专家预测,受政策适度放松预期、信贷环境相对宽松的影响,2012年新增贷款规模将较2011年有所扩大,可能超过8万亿元,部分新增贷款将用于支持保障房建设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在建工程。
信贷投放规模扩大
央行已于11月30日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有券商报告认为,随着法定存准率的下调,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已正式启动。
银行人士亦表示,由于经济回落的幅度加大,信贷投放有必要适度加码,为释放商业银行的放贷空间,存款准备金率有必要加大一次性下调的力度。
从公开市场看,2012年全年的公开市场到期量只有8200亿元左右,不到2011年到期量的七分之一。同时,在欧债危机持续和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影响下,2012年仍将面临外汇占款减少的风险,目前通胀水平已过拐点,政策态度也有所改变。因此,2012年将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逐步缓解流动性是大势所趋。
交行预计,在今年底和明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再次下调2-4次,每次0.5个百分点。
随着法定准备金率的下降,预计信贷政策将进一步放松,银行可贷资金将逐步增加。瑞银预计,银行新增贷款将从现在开始攀升,今年可能会达到7.5万亿元,2012年将增至8万亿元左右。
而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的推算,假设明年GDP增速保持在8.5%的水平,CPI控制在3.4%左右,明年的货币供应量M2往往在名义GDP之上高2个百分点,也就是约为14%,由此推出2012年新增贷款将在8万亿元之上。
在贷款投向上,银行人士指出,今年监管机构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企业贷款管控非常严格,导致两方面信贷总量均在下降。而明年两方面的信贷调控有可能会适当放松,所以项目续建资金、保障房资金都可能成为未来信贷的突破口。“三农”、小企业、绿色信贷领域都将有望成为定向宽松的领域。
贷存比或适度放松
不过,中金公司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下降所释放的可贷资金能否转化为对非银行部门的贷款,取决于贷存比、资本充足率等审慎监管限制措施的影响程度。
中金判断,如果明年M2增速要达到14%,贷存比等宏观审慎监管指标面临微调压力。
根据2003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目前,商业银行总体上贷存比约67%,但贷存比在银行间的分布差异较大。
数据显示,四大国有银行的贷存比相对较低,基本上对其放贷能力不构成制约,但目前四大行的贷款受央行额度管理的制约,如果明年信贷政策放松,则四大行的贷款能力将获得很大提升。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贷存比则接近75%,放贷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中金公司认为,明年如果贷存比考核还像今年这样严格,则即便下调法定准备金率,银行也难以大幅增加贷款。
“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贷存比监管力度也具有逆周期特征。2009年上半年,为了配合当时宽松的货币政策,银监会曾有条件地放宽中小银行贷存比。”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明年贷存比可能再现2009年的短暂放松或其他形式的微调。
此外,为了保持信贷的稳定增长,明年商业银行的再融资压力加大。
银监会此前提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对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别为9.5%和8.5%。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上市银行的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2%左右,核心资本充足率9.7%左右,为了达到新的标准并保持信贷的稳步增长,银行明后两年再融资需求较大。
专家建议
加大微调力度 合理释放流动性
本报记者 陈莹莹
多位专家建议,2012年应合理释放流动性,保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适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推动经济“稳中求进”。
流动性偏紧局面有望改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12年的货币政策应从年初的“定向宽松、总量微调”向“总体宽松”逐步转变,但不宜在短期内进行大幅度、根本性调整。“为适应明年9.2%左右的经济增长率、3.3%左右的CPI涨幅以及货币流通速度内生性的放缓,预计M2增速应当处于17%-18%区间。同时,明年信贷规模不低于8万亿元的水平,利率水平基本保持不动。
他认为,2012年是货币政策转向的一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工具的配合使用将使2012年适度增加流动性。而M1、M2在2012年的增速都将有所上扬,预计为16.2%和17.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总体而言,明年的货币政策基调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从整个走势来看,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经济仍处于惯性回落的过程,明年经济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而目前经济紧缩达到的指标已经低于2008年紧缩后期的指标,所以应在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下防止流动性紧缩。“M1的增速已经连续三个月低于10%,这和2008年很相似。”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表示,当前通胀有所回落,给货币政策的调整创造了空间,央行也已经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开始预调、微调。但此时如过度放松,将有导致通胀反弹的风险。他预计,2012年M2投放将被设定在14%左右的水平,低于2009年设定的17%和2010年16%的目标。但明年M2约14%的增长水平仍高于2011年全年M2实际增长12%的水平,这或将表明预调基调下货币控制将趋于放松。
加大实体经济“输血”力度
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指出,金融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待加强。货币政策应稳中有松,建议给予金融机构在存款基准利率上限和贷款基准利率下限方面更大范围的自主权限。适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部分流动性以增加银行放贷支持实体经济。
巴曙松称,许多企业的资金仍非常紧张。从信贷方面来看,阶段性放松表现并不明显,业内人士呼吁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经济回落、探底的时期适当放松调控。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5622亿元,11月中长期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当月增加813亿元,较10月显著下降1557亿元,中长期企业贷款增量重新回归下行区间。同时,新增短期企业贷款继续处于上升周期中。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金融业未来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彭文生认为,未来央行将加大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力度,以更积极的手段继续缓解市场流动性偏紧的局面,或将在加大公开市场操作进行主动性投放的同时,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下一个可能的时点是明年1月份。总体来看,未来信贷政策将对在建基础设施、保障房建设、中小企业贷款等方面定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