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美经济复苏稳健 QE3渐行渐远

时间: 2011-02-18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经济增长预期上调

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认为美国经济复苏“更加稳定”,“与会委员普遍表示对经济复苏将持续的信心增强,但对于就业市场的改善速度和参差不齐的状况感到失望”。

美联储预计,今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3.4%-3.9%,较去年11月份3.0%-3.6%的预期增幅有所提高。此外,美联储官员们预计,今年年底前全美失业率仍将维持在8.8%-9.0%的高位,通胀率在1.3%-1.7%之间,与此前预期持平。

就在会议纪要出炉之前,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房地产数据也给经济复苏注入乐观情绪。该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美新房开工量环比大涨14.6%,年化开工量达到59.6万套,好于市场预期并创下20个月新高。对此,东京一吉投资管理公司分析师秋野充成认为,美国房地产市场正走出低谷,而“住房和消费支出的改善是经济实现自我持续性复苏的第一步。”

对于美国经济复苏的实景,标准普尔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戴卫斯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数据显示尽管有极端恶劣天气的干扰,美国经济复苏仍在近几个月内实现加速,“经济复苏终于开始起飞,但速度仍然比较慢”。

戴卫斯认为,目前看来,美国私营部门表现足够强劲,企业设备支出和消费者购买也已“复活”,尽管还没有步入上升通道,但房地产市场已停止下滑。不过,戴维斯提醒,美国房地产市场可能会持续低迷,住房价格在今年春季还会继续下降,非住宅房地产市场也不太可能在2012年下半年之前实现增长,且美国政府削减支出的政策可能令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速下降。

联储内部显政策分歧

在QE2和美国政府减税等诸多政策刺激下,美国经济如沐春风,自去年底以来持续释放转暖信号。这也令美联储内部对于是否要继续执行6000亿美元债券购买计划产生分歧。

会议纪要显示,虽然美联储官员最终一致投票通过继续执行QE2,但部分联储官员提议如果经济复苏足够强劲,应考虑降低资产购买的速度和总体规模。另有部分联储官员认为,在国债购买计划于今年6月完成之前不太可能出现这种状况,经济前景不足以支持美联储对本轮资产购买计划进行调整。

美国奥本海默基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杰里·韦伯曼认为,典型的“战后”复苏中经济增长率通常在6%左右,而眼下的经济复苏显然不够强劲,无法有效降低失业率。他认为,美联储不会对QE2计划做出改变,到6月份也不太可能延长债券购买计划。政策制定者希望观察经济增长是否获得了内生性的动力,而延长该计划将意味着他们“即刻承认失败”。

事实上,外界更担心的是美国持续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将导致通胀加剧。眼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经引发通胀担忧,美联储更被视为推动通胀的罪魁祸首。最新数据显示,不只是新兴经济体和欧元区国家,连美国自身的通胀水平也开始显现上行趋势。

美国劳工部2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增幅为0.8%,超出市场预期,为连续七个月上涨。若不计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1月核心PPI环比增幅达到0.5%,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美国劳工部17日宣布,受食品和能源价格驱动,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长0.4%,与2010年12月份涨幅持平,但略高于预期,除去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2%,为2009年10月以来最大增幅。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经济前景的主要变数就是通胀,尽管美联储预计未来数年通胀率将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但商品价格大涨可能威胁到这一前景。

QE3料难“落地”

根据目前的情况,美联储将QE2计划执行到底几无悬念,但在是否还将推出QE3乃至更多量化宽松政策上,外界普遍预期不高。戴卫斯对中国证券报记者明确表示,除非经济再度出现恶化,否则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将在今年6月结束,并且在接近年终时可能会加息。

野村证券美国首席经济学家大卫·莱斯勒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较预期更好的表现还不足以改变美联储的政策,预计其将继续完成QE2,但没有必要再进行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他认为,更强劲的经济复苏让美联储较预期更早退出政策的可能性更高。当然,这也取决于今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的表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至少今年上半年美国不会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但如果经济增速达到4%或更高水平,且通胀压力快速加大,美联储可能会在下半年采取退出政策。陈凤英认为,美国政府年初通过的8000亿美元减税方案相当于又投放了一轮刺激政策。这是推动美国经济今年向好的主要因素。必须要看到美国经济的实际情况,解决危机“后遗症”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持有不同观点。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各种现象显示美国经济复苏已经进入了直道,但目前的复苏都是“人造的增长”,对这次复苏的期望不宜过高。他认为,无论如何,超宽松的货币环境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在QE2到期后,联储年内推出QE3的可能性大过加息的可能性。

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在财政空间相当局促的情况下,QE深化是大概率事件。他表示,QE2之后美国国债利率出现跳升,如果国债利率失控,将引爆两大隐患,一是导致楼市继续下跌,有毒资产毒性更强,二是考虑到美国几乎所有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债券泡沫的破裂可能产生数倍于雷曼倒闭时的震撼。考虑到这两个隐患的存在,在找到靠经济增长的正向效果冲销债务的方式前,美国会一直QE(n)下去,尽管是饮鸩止渴,但是没有什么选择。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2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在截至2月9日当周,预计共有49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到美国股票共同基金,规模创自2009年5月13日以来的单周资金流入之最。

分析人士认为,受美国经济复苏迹象逐渐明朗化和美企业绩喜人的驱动,投资者逐步摆脱风险防御心态,资金逐步回归美国本土。

资金持续回流

ICI的最新数据显示,专注于美国本土市场的共同基金持续获得资金青睐,目前已是连续第五周胜于专注海外股市的基金,累计资金流入量达到289亿美元。而截至2月9日当周的49亿美元资金净流入也创下了自该机构有数据记录以来的历史第二佳表现。

数据还显示,近两周,投资者对海外股票基金的兴趣不大。截至2月9日当周流入海外股票基金的资金规模仅为9.28亿美元,而截至2月2日当周更少,为3.46亿美元。另外,美国市政债券基金仍录得资金净流出,规模为14.66亿美元,与此前一周11.73亿美元的规模相当。这表明美国资产投资者风险偏好正发生微妙变化,投资者正在押注美企的良好业绩和美国中长期复苏。

除了ICI追踪的资金数据,其他研究机构近期出炉的资金流向数据亦反映美国资本市场的复苏与活跃。其中,对冲基金研究机构Eurekahedge最新发布的2月份对冲基金月报指出,北美对冲基金已连续12个月获得资金净流入,持续时间创2004年以来的新高。另据美国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14日公布的数据,在截至2月9日的一周,美国市场股票型基金取得过去10周里的第9周资金净流入,虽然规模仅为5.03亿美元。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EPFR追踪的全球新兴市场股票型基金则连续三周失血。

美股表现抢眼

值得一提的是,因上市公司利好财报推动,且美国近期经济数据表现强劲,美股近期表现十分抢眼。

截至2月17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收于12288点,今年以来涨幅达6.14%;标普500指数收于1336点,今年以来涨幅为6.26%,且该股指较两年前翻了一番,如此强劲的涨势为大萧条以来首见;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于2826点,今年以来涨幅为6.51%。

另外,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1日,已公布业绩的369家标普500成份股中,72%的上市企业盈利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汤森路透称,除了本身美股估值较低外,美国经济的稳步复苏,也支持股市继续向好。

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信心略有增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认为美国经济复苏“更加稳定”。美联储还上调了他们对2011年经济增速的预期。此外,近期公布的美国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个人消费开支数据、最新失业率和房地产数据也十分“给力”。分析人士称,虽然种种数据尚不能断定美国经济的全面复苏,但至少为美股注入了强心针,为其强劲表现提供基本面支撑。

美国经济最近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美联储实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量化宽松政策是他多年研究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推出的一种试验性货币措施,并不是所有经济学家都同意他的做法。根据美联储会议纪要,美联储中反对这样做的力量相当强。

伯南克推出上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时所选择的时机在政治上已遭抨击。共和党认为,他这样做是有意识地在预期的共和党选举胜利之前择机而行。如果要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国会共和党议员一定会极力反对。换句话说,如果伯南克再提出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这将危及到联储自身的权力范围。所以,他不得不谨慎从事。

奥巴马最近同意保持布什时代减税政策的一揽子方案,这将使美国财政再减少9000亿美元的收入。如果再次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将进一步增加人们对美国债务危机的恐惧。这种恐惧会转化为政治上的压力。

美国经济目前显示出各种经济复苏的信号:消费者信心增加、金融机构运作转入良性循环、政府重视、企业效率提高、世界经济恢复、股市上涨。上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要到今年6月份才到期,在此之前,美联储不可能再有更大的动作。即使想加大力度,最多也只能加快买回债券的速度。在完成第二轮量化宽松的6000亿美元之前,任何谈论再一轮量化宽松的言论,都只是心理攻势而已。

不过,美国经济虽然有复苏的动力,但整体上仍然处在恢复阶段,没有进入良性循环的周期。能说明这一点的主要是两个指标:失业率和房产价格。美国经济中仍然有风险,譬如说城市债券,但是,它的最大风险来自国外。欧洲债务风险是可控的风险,不至于发展到造成危机的地步。目前可以看得见的真正风险,一个是如果美国国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世界各国会相继设置贸易壁垒。因为有1929年经济危机的教训在前,这一点的可能性不大。另一个是当前中东局势。这是一个目前还无法预测其影响和后果的风险。

如果美国经济复苏速度加快,美联储有可能减少上一轮量化宽松的数量,而不会启动另一轮量化宽松。6个月之后,如果经济复苏,就没有必要再推出另一轮;如果经济仍然处于滞胀,那么人们会对上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提出质疑。无论是哪种情况,再推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在共和党控制众议院的政治背景下,可能性都很小。

伯南克在担任美联储主席后曾说,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对联储主席来说,演员的角色比经济学家的角色更重要。美联储主席到电视上露面是很少见的事。他最近不但上了CNBC,而且宣称,如果需要的话,还会有QE3。这实际上是在表演。量化宽松政策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人们是否相信联储会坚持这个方针。自从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得胜,各国政府强烈反对之后,量化宽松政策的效力已远不如前。所以,对他的这次讲话,应当以分析的眼光来看,而不是全盘接受他表面所说的东西。

此外,根据伯南克在CNBC电视节目中的讲话,他的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增加货币的投放量。它的效果,只是要增加货币的周转速度。换句话说,它是要迫使企业和金融机构将手里资金流动起来,特别是以债券形式持有的资金。如果目前债券价格下跌的趋势持续下去的话,美联储就没有必要再推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

中信证券经济学家胡一帆发布报告认为,1月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揭示,FOMC委员对美国经济状况的信心增强。

FOMC坚信美国经济复苏基础更加牢固的依据是,美国2010年第四季度居民消费强劲以及商业信心指数较高。宏观经济前景更加良好,但失业率方面的缓慢进展,加上核心通胀位于较低水平,使得仍有必要保持扩张性货币政策立场。委员们指出,大宗商品和进口货物对物价的压力增加,但预计未来通胀上升是暂时性的,核心通胀将保持稳定。美联储2011年个人消费支出(PCE)通胀率预期被小幅上调至同比1.3%-1.7%。核心PCE通胀率预期为同比1%-1.3%。

报告认为,尽管市场乐观情绪不断提升,但美国经济仍需证明其出现了明确的复苏。目前环境使美联储仍有理由在2011年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预计第二阶段宽松量化政策(6000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的计划)将保持不变,并将一直持续到2011年第二季度末。紧缩货币政策可能要到2012年第二季度才会启动。

高盛经济学家麦凯尔维15日发布报告指出,虽然退出政策尚且遥远,但经济前景的改善极有可能促使美联储再次审视其政策选择。

报告认为,美联储1月份会议的一致投票不应被解读为委员会内部意见一致。虽然并未直接反对正在进行的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但至少两位投票成员及其他两名参会人员都曾表示对此持保留意见。报告认为,美联储不大可能在1月份会议对延长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进行正式讨论,正式讨论要等到4月26-27日会议。现在认为美联储已就“退出政策”制定了时间表为时尚早,原因包括大规模资产购买只完成了大概一半;该计划可能将被执行至2011年年中期满为止。尽管如此,委员会重新审视其政策选择永远不会为时过早。

高盛已将2011年美国实际GDP增速预测从2.2%上调至3.9%。这主要是基于潜在增长的改善。

美国本周公布了1月零售销售数据、1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三项重要经济数据。其中,零售销售及PPI同比增幅数据均实现连续七个月增长,CPI同比增幅也在过去的四个月中接连上扬;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早在去年第三季度便开始了加速上扬;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有所缓和。

事实上,在美国经历的最近两次大规模经济危机中,类似的经济指标走势也曾“上演”。

首先,储贷危机曾在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持续了接近10年时间,而1995年被认为是美国经济走出危机的年份。从1995年前三个季度的GDP、CPI和失业率数据看,GDP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触底反弹过程,CPI数据则从当年1月开始(实际上从1994年12月开始)连续五个月上扬,失业率则稳定维持在6%水平线下方。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卜若柏指出,储贷危机中途受到海湾战争引发的油价飙升趋势影响,因此失业率已基本结束了回落过程。

其次,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危机导致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而该机构于2004年6月重启加息通道。在这一时点之前的三个季度里,美国GDP逐渐反弹,CPI数据也连续五个月增长,失业率数据则由6%缓慢回落。

与上述历史数据相比,美国经济正处于十分类似的数据变动模式之中:GDP触底反弹、CPI连续上扬、失业数据也有所改善。以此为参考,美国经济或已开始其可持续复苏进程。

不过,国都证券研究所所长许维鸿表示,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复苏前景并非“坦途”。首先,美国经济仍受到“流动性陷阱”的威胁,大量资金滞留在银行间市场,导致美联储推出的6000亿美元国债购买计划效果十分有限;其次,尽管变动趋势与历史数据相似,但居高不下的美国失业率数据仍然令人担忧。

在本周早些时候,接受美国媒体调查的51名华尔街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的年内前景进行了预计。他们认为,201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3.5%,为2003年以来最快增速。其中,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将达3.6%。而美国在14日公布的2012财年预算案中预计,在2012年至2017年的连续六年中,美国经济将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GDP(环比) 1.1% 0.7% 3.3%

CPI(环比) 0.4% 0.4% 0.3% 0.3% 0.2% 0 0.3% 0.2% 0.3%

失业率 5.6% 5.4% 5.4% 5.8% 5.6% 5.6% 5.5% 5.4% 5.4%

注:储贷危机期间,美国失业率数据峰值为1992年6月的7.8%。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GDP(环比) 2.7% 3.0% 3.5%

CPI(环比) -0.1% -0.3% -0.1% 0.5% 0.5% 0.6% 0.3% 0.6% 0.3%

失业率 6.0% 5.8% 5.7% 5.6% 5.8% 5.6% 5.6% 5.6% 5.6%

注:互联网泡沫危机期间,美国失业率数据峰值为2003年6月的6.3%。

2004年6月美联储上轮加息周期前三个季度,美国各项重要经济指标走势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GDP(环比) 1.6% 2.6% 3.2%

CPI(环比) -0.2% -0.1% 0.3% 0.3% 0.3% 0.2% 0.1% 0.5% 0.4%

失业率 9.6% 9.5% 9.5% 9.6% 9.6% 9.7% 9.8% 9.4% 9.0%

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失业率数据峰值为2009年10月的10.1%。

1995年9月前三个季度,美国各项重要经济指标走势

2011年1月前三个季度,美国各项重要经济指标走势

返回要闻速递列表>>

返回首页

版权所有: 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风险提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针织路23号楼中国人寿金融中心6层02-07单元
京ICP备06035032号  本网站支持IPv6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联系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