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美二次量化宽松遭骂 全球股市竞狂欢
时间: 2010-11-05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美联储的“二次量化宽松”赢得了全球投资人的拍手叫好,但在G20伙伴国中招致骂声一片。
在3日结束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明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并保留了进一步扩大刺激措施的选择。
美国股市在议息结果公布后“上蹿下跳”,美股道指当天小涨0.2%,收在两年多来的新高。
在次日的亚太和欧洲市场,对于美国将重新大开资金闸门的乐观预期得到不断强化,自10月下旬一直被压抑至今的风险偏好集中爆发。
4日收盘,亚太股市全线走高,日股和港股涨幅分别达到2.2%和1.6%,很多市场都创下至少半年来新高;欧洲股市开盘后普遍大涨,至中盘,英法德三大股市涨幅均超过1.5%。4日开盘后,美股出现“补涨”,三大指数早盘涨幅都超过1%。
大宗商品也重现火爆。国际油价周四电子盘中一度大涨逾2%,突破86美元,直逼5月初的前高点。黄金价格大涨逾3%。美元则创调整以来的新低。美元指数周四欧洲早盘大跌0.8%,创11个月来新低。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鉴于美国中期选举和美联储议息两大不确定因素都已尘埃落定,这波重新燃起的风险偏好可能会持续数月,对股市当数利好。
不过,伯南克虽然赢得了投资人的心,但却招致其他国家政府的批评,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美国制造的过剩流动性,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涌入基本面更佳的新兴市场,给后者带来汇率波动、资产泡沫和通胀的威胁。泰国财长4日透露,亚洲各央行正在密切磋商,并可能联手采取措施抑制热钱。
不仅新兴经济体群情激奋,发达国家也怨声载道。德国经济部长4日表示,美国想通过无节制释放流动性来刺激经济,这样的做法令人担忧。
在周四的议息会议上,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都没有马上跟进美联储的步伐,而是继续维持利率和现有资产收购计划不变。
美再度开启印钞机 新兴市场热钱流入压力加大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3日宣布再收购6000亿美元国债的二次量化宽松措施,不仅在国际金融市场引起连锁反应,更刺激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神经。
专家普遍认为,美联储的新一轮量化宽松举措对于进一步拉动美国经济的效果很有限,但却可能埋下未来通胀和美元崩盘的苦果;而印钞策略导致的美元疲软和流动性泛滥,也给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了本币升值、资本涌入和资产泡沫等方面的更大压力,韩国、泰国等多个亚洲经济体4日对此提出警告,并酝酿采取大举干预措施。有迹象表明,在即将召开的G20首尔峰会上,美国可能因为其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而成为众矢之的。
权宜之计
用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尔德斯坦的话讲,美联储周三的决定是一次“危险的赌博”。专家表示,就刺激就业和拉动经济而言,二次量化宽松能起到的效果很有限,某种意义上说,伯南克出此下策不是希望看到成效,而是让外界看到美联储在经济疲软时没有坐视。
德国商业银行的外汇策略师4日发布报告指出,美国的量化宽松可能成为一个“无底洞”,而收购国债能够加快复苏还是个很多的问号。此前高盛的预测称,美联储可能需要收购高达4万亿的资产,才能看到一些实际的成效。
分析人士表示,在房价低迷之际,按揭利率小幅下降并不能对楼市带来重大影响;同时,已拥有巨额超额准备金的银行也不会因为流动性的增加而增大放贷。即便长期利率果真下降,如果消费者和企业依然手握现金不愿去消费和投资,再多的量化宽松也是枉然。
鉴于可能产生的效果很有限,专家表示,美联储在二次量化宽松的道路上可能难以走得很远。野村证券的经济学家庞多尔认为,美联储这次的行动不是“首付”,而是“全额抵押贷款”,换句话说,到明年中期,随着经济活动继续回暖,而通胀压力增加,美联储会彻底终止量化宽松。
后果严重
对美联储来说,“顶风”推行二次量化宽松还可能带来很多严重后果,比如美元的崩跌,比如未来的恶性通胀和央行信誉的丧失。
自伯南克8月底暗示将实施二次量化宽松以来,美元指数已累计下跌8%,4日盘中,美元一度再跌0.5%,下探76的11个月新低。债券天王格罗斯预言,美国如果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未来几年美元将下跌20%。
分析人士指出,实行美元贬值其实美国的一项长期战略,因为可以减轻美国的债务压力,转嫁危机。但专家也提醒说,美元的过快下跌,对美国也没有好处。
要知道,美国刚刚开始的新财年财赤预计仍超过1.4万亿美元,美国依然需要其他国家大量购买其国债。而且,美国也不希望自毁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除了美元,巨量流动性可能诱发的潜在通胀,也是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的一大风险。费尔德斯坦指出,美联储的所作所为,可能会危及该行的长期反通胀战略的可信度。一旦美国经济增长加快、失业率明显下降,美联储可能无法以足够快的速度将新注入的资金撤出市场,进而使得通胀率大幅上扬。
多国告急
在危及自身信誉的同时,美联储的新措施也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CEO埃尔埃利安4日表示,美联储再购6000亿美元国债可能导致大量资金“外泄”别国,加剧全球汇率紧张局势。费尔德斯坦则惊呼,如此“危险的赌博”蕴含着制造资产泡沫的巨大风险,进而破坏全球经济的稳定。
事实上,在本周的联储议息之前,全球很多经济体都已经感受到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巨大冲击。澳大利亚和印度在本周意外加息,以对抗有所升温的通胀,巴西、泰国等则祭出了征税和资本管制等“重型武器”。
很多发达国家也对美国的二次量化宽松怨声载道,因为美元走低给其他货币带来了巨大的升值压力,令各国旨在通过出口拉动经济的努力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说,日本、欧元区和英国等央行已被美联储所“绑架”。
有迹象表明,在即将到来的G20首尔峰会上,美国的货币政策可能成为讨论焦点。韩国企划财政部4日发出了几个月来最强烈的警告,表示将积极考虑采取包括资本管制在内的措施抑制资金流入。泰国财长乍滴甲瓦尼周四则表示,地区央行可能采取联合行动,打击热钱大量涌入带来的汇市投机行为。
美元节节溃败 美股创两年新高
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美联储3日宣布了新一轮量化宽松方案。该消息令市场的预期得到印证,环球股市纷纷对此抱以“涨声”。3日美国市场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收于两年多来的新高;4日亚太及欧洲股市主要股指涨幅都超过1%。与此同时,美元却节节溃败,4日欧洲交易时段,美元指数触及年内新低。
美联储表示,将在2011年二季度前购进6000亿美元的国债以提振经济。这是继美联储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间购买价值1.7万亿美元的资产后,第二次采用量化宽松措施。
受此消息刺激,3日纽约股市在尾盘出剧烈变动,道琼斯指数最终收于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
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收于11215.13点,涨幅为0.24%,创2008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收于1197.96点,涨幅为0.37%,创今年5月3日以来的最高水平。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收于2540.27点,涨幅为0.27%,为2008年9月以来最高收盘点位。
另外,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亚太指数4日大涨约1.6%,主要股指全线上扬。其中,日本日经225指数飙升2.17%至9358.78点,创下9月15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印度等国股市涨幅在0.27%至2.09%间不等。
当日欧洲股市早盘主要股指亦全线大涨,截至北京时间4日18时35分,英国、德国及法国股市涨幅在1.38%至1.88间不等。
Ichiyoshi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秋野表示,由于美联储的决定接近投资者之前的预期,投资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他说,宽松政策的规模较为适中,因此有投资者期待未来还会有进一步的宽松措施出台。
美元指数则表现不佳。截至北京时间4日18时35分,美元指数报75.87,跌幅0.65%,为年内新低。自9月以来,美元指数已经大跌约8%。
荷兰国际集团亚洲研究部主管提姆·柯登表示,受到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影响,美元将面临强大贬值压力。
此外,30年期美国国债亦遭受到市场的无情抛售,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13个基点至4.06%,创9月9日以来的最大涨幅。收益率通常与债券价格成反比。
纽约商品交易所3日黄金期货12月合约每盎司大跌19.3美元,收于1337.6美元,跌幅为1.4%。国际原油价格3日则连续第三日上扬,收在六个月高位。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月原油合约收高0.94%,报每桶84.69美元,为5月3日以来最高收盘价。
基金:弱美元延续 资源股仍有上涨动力
对于美国公布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国内基金普遍认为,受此影响,流动性宽松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整体流动性可能继续推升股市等风险类资产类别,继续关注大宗商品及资源类相关板块。
对于国内A股市场,多数基金认为二次量化宽松将起到基本偏正面的影响。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将再次推高资产价格,包括大宗商品价格和股票市场等。考虑到未来一段时期内海外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日仍将延续货币宽松,热钱大量流入新兴市场的情形将进一步加剧,通过外汇占款的形式释放的流动性将成为推动新兴市场股市上涨的重要动力。
国泰基金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并不显著,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在所难免,弱势美元符合其自身利益。在货币泛滥且面临贬值压力的背景下,流动性追逐大宗商品及经济前景相对乐观的新兴市场,无疑是比较理性的选择。而由于海外热钱泛滥、人民币渐进升值预期逐步明确,且国内负利率持续存在,流动性宽松的局面暂时不会改变,而估值较为合理的A股市场将对各路资金构成一定的吸引力。
但基于“十一”之后国内市场出现的大幅上涨,有基金也表示了乐观谨慎。长盛环球行业大盘精选基金经理吴达表示,在实体经济通货膨胀压力短期较小的情况下,整体流动性可能继续推动股市等风险类资产类别。但之前一段时间市场的大幅上涨已经隐含上述预期,美元汇率存在技术性反弹的需要,未来市场走势还是需要关注宏观经济的复苏情况。值得关注的是共和党取得中期选举后对金融业、医疗保健、税收等方面的影响,总体来说偏正面。
除了对资本市场的较为乐观外,受访基金普遍认为,美国的此轮量化宽松政策给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受益的有色等资源类股票继续提供上涨动力。
招商全球资源基金基金经理牛若磊认为:“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是按月将资金逐步投放到市场,而且根据经济情况还可以进行调节,因此效果会慢慢体现。可以确定的是市场的货币供应会进一步增加,新兴市场通胀压力加大。基于这样的预期我们继续看好抗通胀属性强的资源行业。”
东方基金也认为,本次量化宽松政策的施行无论从目的还是规模都与第一次有着质的区别。对于我国国内经济而言,暂不会对巨量美元外汇储备造成缩水的影响;但人民币将继续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可能维持高位,相关受益板块也可能在A股市场中有进一步较好的表现。同时,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板块和出口相关行业的表现也令人期待。
券商:全球流动性泛滥 A股上行趋势未变
美联储3日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零至0.25%的目标区间不变,并计划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也就是每个月收购大约750亿美元。
券商研究机构认为,二次量化宽松计划符合市场预期,全球流动性将持续泛滥。在此背景下,A股上行趋势未变,后期行情演进的关键在于加息和紧缩的节奏。
全球流动性持续泛滥
对于美国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多数研究机构认为,受其影响,美元中期可能仍疲软,全球流动性过剩将促使资金流向新兴市场。
“美元贬值趋势还未结束。”南京证券策略分析师周旭指出,通胀率和失业率明显偏离适度水平是美联储推行二度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政策虽然兑现,但若上述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市场预期未来宽松政策还会继续,因此美元弱势不会在短期内扭转,全球流动性过剩格局还将继续。
中信建投认为,新的量化宽松预期带来的流动性预期高点已经过去,但是考虑到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的目标旨在推动潜在通胀的上升与长期价格的复胀,明年量化宽松的实施将常态化与扩大化,因此明年还会出现流动性预期的新高点。美联储量化宽松的常态化与扩大化,又将带来欧元区与日本的跟随。在此情况下,流动性预期的另一个高点可能于明年第二季度出现。
国泰君安预计,美元指数将弱势震荡,2011年美国的基准利率将持续维持在目前的低位,由此决定了全球的流动性将持续泛滥,资产价格,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将在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持续孕育泡沫。
关注央行紧缩节奏
尽管流动性被看成本轮行情的主要推动因素,但外部流动性持续涌入,而国内通胀压力不断上升,又令市场担忧央行可能采取的紧缩政策。多数券商研究机构认为,央行收缩流动性的前提是对冲过剩的流动性,经济转型和发展依然是央行的主要目标。
平安证券认为,市场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是,在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的情况下,国际流动性倒逼国内加速货币紧缩,进而打乱经济复苏的步伐,并造成“流动性下降+基本面放缓”的利空组合。而从目前美联储公布的政策细节看,其规模符合预期,对市场影响偏中性,可能导致市场出现短期的震荡局面,但中期上行趋势未变,继续向上突破可能需要等到11月中旬CPI数据的明朗和后续货币紧缩政策的明确。
“二次量化宽松符合预期,对A股而言是锦上添花。”兴业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忆东更为乐观地认为,此轮A股的上涨行情内因是“复苏+转型”,海外流动性的扩张只是外因。央行收缩流动性的前提只是对冲过剩的流动性,避免资产泡沫过大;如果海外流动性冲击没有那么强,央行还是会以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经济转型为主要目标,A股上涨的内在动力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