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保护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丨国家安全无小事,人人都是守护者!
时间: 2024-04-15
国家安全,不仅仅是电影里的“抓间谍”、“抓特务”的剧情,尤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2024年4月15日,是第9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天通过两则案例,一起学习关于《国家安全法》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国家安全?
主要任务包括哪些?
2015年7月1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明确了国家安全的内涵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
国家安全的内涵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国家安全的领域
《国家安全法》第2章依次明确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基本覆盖了涉及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
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涵盖内容
维护国家安全,公民有哪些义务?
“国家安全无小事”,这是一种新型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可以做什么?
《国家安全法》第77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
2、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3、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
4、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5、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6、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8、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三则典型的妨害国家安全案例
案例1:
微信泄密典型案件
近年来,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泄密案件呈高发态势,严重危害国家秘密和警务工作秘密安全。
涉密人员刘某参加单位集中学习期间向同事邹某透露正在阅读的涉密文件。邹某向刘某询问文件内容,刘某虽意识到文件涉密,但心存侥幸,用手机拍摄文件内容,通过微信发给了邹某。邹某随即转发给好友和微信群,迅速导致该文件大范围传播扩散,造成严重泄密。
案例2:
假冒咨询公司、获取国家秘密案件
某调查咨询公司以协助公司海外上市为由,通过引诱公司人员回答涉密问题、超范围查询涉密资料、拍摄核心产品涉密档案等手段,对该公司开展全面调查,实则借此获取核心数据和国家秘密。
这些信息关系国计民生,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并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国防军事等重要情况,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觊觎的重要目标,一旦泄露将严重危害我国的国家安全。
案例3:
网络平台集资诈骗洗钱
夏某明等人以虚拟货币网络投资平台为幌子,近一年半时间内向全国各地共5.07万名投资人累计吸收存款20余亿元。后夏某明等人通过控制大量银行卡用于巨额涉案资金的收集和转移,涉及银行卡3000余张。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洗钱行为扰乱了金融秩序,严重危害了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以上案例表明,国家安全的威胁可能来自看似无害的日常行为、商业活动、金融活动等。国家安全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那么,到底什么是“国家安全”?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可以做什么?
什么是12339?
12339是国家安全机关设立的全国统一举报受理电话。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都可以通过这个电话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此外,还可以登录国家安全机关互联网举报受理平台(网址:www.12339.gov.cn)进行举报。
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保密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的提升显得尤为迫切。作为普通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义务。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