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知识库

反洗钱“早春行”:警惕洗钱陷阱,保护自身权益

时间: 2024-03-15    

在“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帮助大家认识洗钱行为的危害性,识别生活中的新型洗钱骗局,更好地保护自己,不为犯罪分子所利用,宏利基金特制定本期内容,让我们大家共同“警惕洗钱陷阱,保护自身权益”,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一、出租出借身份证和银行卡成为洗钱帮凶

身份证、银行卡与个人身份信息密切相关,仅限本人使用,应当妥善保管。如果你毫无防备地出租出借身份证或银行卡,那么你很有可能会掉入陷阱,无意间成为不法分子洗钱的“帮凶”;如果你明知自己的证件可能被他人用于非法活动却仍铤而走险,则可能会构成犯罪,受到法律的制裁。

【案例】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民警,诈骗王某30万余元,其中约25万元通过市民胡某的银行卡进行了资金转移。胡某明知他人欲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将自己名下的4张银行卡等以2000元的价格出租、出借给他人使用。最终,胡某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

【提示】犯罪分子为了规避银行资金监测,往往会将违法所得分成若干份后存入银行。犯罪分子通常利用“好处费”借用他人的身份证件开设银行账户进行洗钱活动,或直接利用他人银行账号营造资金流水,掩盖资金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出借银行账户,根据具体情节,有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及洗钱罪等。因此,不出租、出借身份证件和银行卡,既是对自己权利的保护,也是守法公民应尽的义务。一旦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遭他人冒用,我们则应当第一时间报警、挂失补办或采取其他管控措施,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二、利用虚拟货币交易转移赃款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虚拟货币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虚拟货币的出现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进行洗钱等犯罪活动的渠道。虚拟货币体现为一串字符和数字,可点对点发送,具有可匿名、追踪难、交易便捷等特点;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明确禁止虚拟货币发行融资和兑换活动,但由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默许虚拟币流通,虚拟货币与全球货币可自由兑换,方便跨境清洗资金,成为洗钱工具。

【案例】2024年初,山东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利用虚拟货币洗钱大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犯罪嫌疑人累计办理17张银行卡,通过各大银行取款50余笔,涉案金额900余万元,获利20多万元。犯罪嫌疑人为赚钱,通过一款名为“telegram”的境外加密聊天软件与境外的上家联系,利用自己的银行卡帮人接收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涉案资金,然后通过银行柜台、ATM机等方式提取现金,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上购买虚拟货币USDT,将虚拟货币再高价卖给境外上家,以中间商赚取高额差价的方式达到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目前,8名犯罪嫌疑人均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提示】虚拟货币是一种数字形式的货币,它使用密码学技术进行加密和验证,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和交易。虚拟货币不是由任何政府或金融机构发行的,而是通过计算机程序算法生成和管理的,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和管理。犯罪分子通过大量的虚拟货币交易来模糊资金流向,使得追踪资金来源和去向变得困难,且虚拟货币的交易具有匿名性,他们可能使用多个虚拟货币钱包或匿名交易所进行转账,以隐藏真实身份和资金流向。

虚拟货币交易不合法,莫轻信虚拟货币交易平台。2021年9月15日十部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和相关业务活动本质属性,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我们应当提高警惕,避免从事虚拟货币交易。

三、利用赌球网站洗钱

网络上出现很多以非法博彩网站。此类网站看上去与世界杯等官网类似,声称是指定投注网站,要求注册用户必须先绑定银行卡才可以下注和提现。但其后台通常通过设置赔率或直接操控赌局结果,一开始先让用户尝到赢钱的“甜头”,引诱参赌者加大赌注后限制用户提现。此类网站还有可能是犯罪分子洗钱的资金池,用户注册后,网站盗用注册人的银行账户,从事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将诈骗资金以赌球盈利的方式分散至下注人的银行账户,让用户误以为是赌球下注所赢取,无形之中让用户掉入洗钱陷阱。

【案例】市民张先生主称其去年架不住朋友怂恿投了一笔钱,参与了网络赌球。然后他的银行卡被封,卡内还有3万多元无法提现。张先生坦承,钱就是打进来的。警方表示,张先生的行为是网络赌博,警方可以立即对其处以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很多参与网络赌博的人都认为,网络赌博就是自己给A转钱,赢钱后A又把钱转回来;殊不知,网络赌博背后资金流转真相并非如此。真实情况是,你转钱给A,然后B或C给你转回来钱。这就像一个轮盘,你是运气不错赢了钱,但收到的钱有可能涉赌,也可能涉诈,还有可能涉黑。“白钱”进去“黑钱”出来,网络赌球的真相,其实就是洗钱。

【提示】切记不要贪图小利。此类网络,本质是犯罪分子从头到尾设的局,平台是虚假搭建,后台操控输赢,从投入第一笔钱开始,就注定了血本无归。

四、代缴电费的新型洗钱模式

近期,出现了代缴电费的新型洗钱模式。犯罪分子可能利用代缴水费、燃气费、手机话费、加油充值、物流行业代收货款等场景渗透,利用其他民生领域洗钱,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案例】2022年年初,柳某、傅某、陈某三人合作开始了“代缴电费”的洗钱模式。柳某、傅某在诸暨注册了一家空壳公司,专门承接代缴电费业务,并用公司对公账户进行大额走账。两人在微信朋友圈、电商平台发布广告,以98折为各大企业代缴电费,还雇用业务员线下招来企业客户,目标锁定在用电量大的民营企业。与客户达成合作后,两人会要求客户向公司对公账户转入优惠后的电费金额,之后联系陈某通知上线何某、覃某等人将犯罪所得资金汇入客户提供的电力账户内,同时将收到的电费款项层层向上转移。就这样,全额赃款以电费形式被电力公司扣除,折扣电费则流入犯罪团伙的口袋,实现“黑钱变白”。短短四个月时间,该空壳公司对公账户流水达上千万元。

【提示】缴费人很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不法分子利用参与了洗钱。在缴纳日常生活费用时,一定要选择安全可靠的正规渠道,莫要轻信“折扣价”、“团购价”等诱惑,以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犯罪分子的帮凶,自身权益收到损害。

五、普通人如何助力“反洗钱”?

洗钱手法纷繁复杂,金融消费者一定要守住道德底线,坚决不能成为“洗钱”环节中的一份子。

1、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

合法的金融机构接受国家严格监管,履行反洗钱义务,对客户和机构自身负责。地下钱庄、非法网络支付、非法跑分平台等非法机构逃避监管,不仅可能为犯罪分子和恐怖势力转移资金、清洗“黑钱”,成为社会公害,而且无法保障客户资金和财产的安全。选择安全可靠、严格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金融机构,您的资金和个人信息才会更安全。

2、主动配合反洗钱义务机构进行身份识别

开办业务时,请您带好有效身份证件。有效身份证件是证明个人真实身份的重要凭证。为避免他人盗用您的名义、窃取您的财富,或是盗用您的名义进行洗钱等犯罪活动,当您开立账户、购买金融产品以及以任何方式与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时: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如实填写您的身份信息;配合金融机构通过现场核查身份证件的真实性,或以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您确认身份信息;回答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合理提问。如果您不能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将不能为您办理相关业务。

3、不要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账户、银行卡、U盾和支付二维码

身份证件、账户、银行卡、U盾和支付二维码不仅是您进行交易的工具,也是国家进行反洗钱资金监测和犯罪案件调查的重要途径。出租或出借可能会产生以下后果:

他人盗用您的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协助他人完成洗钱和恐怖融资犯罪;您可能成为他人金融诈骗犯罪的“替罪羊”;您的诚信状况受到合理怀疑;您的声誉和信用记录因他人的不正当行为而受损。

4、不要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提现

提现是犯罪分子最常采用的洗钱手法之一。有人受朋友之托或受利益诱惑,使用自己的个人账户或公司的账户为他人提取现金,为他人洗钱提供便利。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请您切记,账户将忠实记录每个人的金融交易活动,请不要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提现。

5、勇于举报洗钱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为了发挥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动员社会的力量与洗钱犯罪作斗争,保护单位和个人举报洗钱活动的合法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特别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中国人民银行或公安机关举报洗钱活动,同时规定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和举报内容保密。

让我们一起努力,积极营造“全民反洗钱”社会氛围,有效筑牢洗钱风险防线,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共同守护平安幸福生活。

返回反洗钱知识库列表>>

返回首页

版权所有: 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风险提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针织路23号楼中国人寿金融中心6层02-07单元
京ICP备06035032号  本网站支持IPv6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联系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