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知识库

招募下线“跑分” 截留“洗钱”赃款,警方捣毁“黑吃黑”“跑分”团伙

时间: 2022-05-26    来源:北京反洗钱研究

自以为掌握了“财富密码”,却不料团伙内有人心怀鬼胎,将诈骗赃款据为己有,上演了一出“黑吃黑”大戏。近期,昆明市公安局呈贡分局持续发力,捣毁“跑分”团伙,抓获14名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嫌疑人,抓获22名涉嫌盗窃罪嫌疑人,收缴银行卡58张、手机47部、车辆4辆,扣押非法所得7万余元。

 案情 “跑分”遇上“黑吃黑”

近期警方获取线索,一伙年轻人频繁出入某电竞酒店,形迹可疑。电诈专班民警调查发现,这伙人不断招募下线“跑分”,也就是利用银行卡帮助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实现资金支付和转移,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随着深入开展信息研判和对窝点的摸排工作,民警逐渐掌握了这群人的“工作”规律。待时机成熟,警方迅速收网。

民警进入酒店房间,发现有人正在电脑前“跑分”洗钱,电脑桌上摆着各类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和堆积如山的外卖包装。

团伙成员郑某交待,他从网络上获知“跑分”平台可利用银行卡、手机卡和各类电商支付账户,把不合法的钱“洗”干净,从中赚取佣金,便和朋友王某、杨某将个人银行卡出租给“卡商”,同时又在各个网络平台发布虚假“炫富”视频及广告,引诱更多的人提供支付账户,为犯罪团伙“洗钱”。

郑某在“跑分”时发现,出租、出借的银行卡上每天都有大笔资金流入流出,动辄几十上百万元,与他获得的佣金在体量上存在巨大差异,渐渐产生不平衡心理。

郑某认为,这些钱来路不正,即使“黑”掉一部分,对方也不敢报警。于是,他组织“卡农”,以给对方“跑分”为由,将流经“卡农”账户里的资金“截留”了一部分,转入到另外一张银行卡上,然后再取现据为己用。

郑某等人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黑吃黑”的手段,将上游犯罪分子控制在银行卡内不法利益偷偷转走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其在帮信罪的基础上,还涉嫌盗窃罪。郑某等人盗窃涉案金额高达40余万元,属数额特别巨大,将面临“罪上加罪、刑期翻倍”的惩罚,可能获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释法 “两卡”犯罪面临刑罚还将列入失信名单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经常会提到“断卡”。那么,“断卡”究竟该怎么来理解呢?云南万青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昊指出,在公安机关打击、防范经济犯罪的过程中,有一项行动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断卡”行动,何为“断卡”?

所谓“断”,是要斩断电信网络诈骗集团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卡”则是指手机卡、银行卡,还包括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物联网卡及对公账户、微信或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账户。

开展“断卡”行动,其目的就是要铲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滋生的土壤。涉嫌“两卡”案件的犯罪分子,不但要在刑事方面被从严惩处,同时还将面临5年内不得新开银行账户,并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等惩戒措施,将严重影响其今后的工作生活。

律师提醒,千万不要将自己的电话卡或银行卡出租、出售,不用辛苦工作就能赚到钱,看起来是馅饼,但很有可能是陷阱,潜藏的风险就是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甚至还可能触犯刑法。

换言之,将自己实名办理的电话卡、银行卡、对公账户、微信或支付宝账户等提供给他人使用,涉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将可能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而遭受刑事处罚。

返回反洗钱知识库列表>>

返回首页

版权所有: 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风险提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针织路23号楼中国人寿金融中心6层02-07单元
京ICP备06035032号  本网站支持IPv6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联系客服
回到顶部